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rog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描述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总体状况及各维度的动态变化趋势,并探讨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对癌因性疲乏变化的影响;2.分析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与营养、心理、生活质量、手握力和身体成分之间的相关性;3.研究影响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变化的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是2018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患者初次入院时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资料,在患者诱导化疗前(T0)、放疗前(T1)和放疗后(T2)收集患者的多维疲乏量表等资料。1.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描述患者在三个时间点的疲乏总分及各维度疲乏分数的变化趋势,以及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对疲乏变化的影响,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患者重度疲乏发生率的变化趋势;2.采用Pearson相关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癌因性疲乏与营养、心理弹性、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生活质量、手握力和身体成分之间的关系;3.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探讨癌因性疲乏与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诱导化疗周期、是否放化疗、营养、心理弹性、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10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73例患者三个时间点资料均完整,27例仅两个时间点资料完整,患者全部接受了诱导化疗+调强放疗的方式,患者的放疗剂量在65.72~74.20Gy。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n=73)结果显示,患者三个时间点疲乏总分以及各个维度的分数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精神疲乏仅在T0、T2和T1、T2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女性的疲乏总分(F=9.760,P=0.003)、心理疲乏(F=12.482,P=0.001)、精神疲乏(F=8.128,P=0.006)平均值在三个时间点均高于男性;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的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疲乏总分(F=5.756,P=0.019)、心理疲乏(F=6.619,P=0.012)平均值均高于收入>5000元的患者。未接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的心理疲乏平均值(F=4.322,P=0.041)高于接受了同步放化疗的患者。重度疲乏在T0、T1和T2的例数分别为7(9.59%)、10(13.70%)和29(39.73%),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和T0相比,仅T2的重度疲乏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OR=6.22,95%CI:2.74~14.11);和T2相比,T1重度疲乏的发生率明显降低(OR=0.24,95%CI:0.11~0.53)。患者在放疗期间重度疲乏率也呈上升趋势;2.患者癌因性疲乏与营养、心理弹性、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生活质量、手握力和身体成分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为:1)第一阶段:T0(n=89):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1),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P<0.01)。T1(n=83):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1),与焦虑抑郁、营养呈正相关(P<0.01)。T2(n=73):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焦虑抑郁、营养呈正相关(P<0.01)、与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1);2)第二阶段:T1(n=20):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手握力及身体成分各指标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T2(n=20):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去脂体重之间呈负相关(P<0.05);3.影响癌因性疲乏变化趋势的多因素分析(n=100):时间(放化疗的治疗进程)(P<0.001)、营养状况(P<0.001)、焦虑抑郁评分(P<0.001)对癌因性疲乏的变化有正向影响。结论1.随着放化疗的进行,鼻咽癌患者的疲乏总分、心理疲乏、躯体疲乏始终呈上升趋势;重度疲乏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2.在放化疗期间,营养差、伴有焦虑抑郁的鼻咽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更严重;3.临床医护人员应对鼻咽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进行动态评估,同时测量其营养和焦虑抑郁情况,早期识别易加重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因素,加强对癌因性疲乏的症状管理,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RAS系统中Ang-(1-7)、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变化情况及与左心室心肌质量的相关。方法自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患者57例设为病例组,以及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38例设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血清生化指标并应用ELISA检测血清RAS系统中的ACE2、Ang-(1-7)浓度水平,收集超声心动图检查中相关
目的:旨在从冠状动脉生理功能学角度,通过QFR(Quantitative Flow Ratio,定量血流分数)评估低L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左室射血分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临床获益。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自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尿钠与动态血压水平、血压节律、血压变异性及清晨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同时行24小时尿钠检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选及排除标准共入选370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血压相关数据: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 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背景】骨髓炎是一种影响骨骼和骨髓的感染性疾病,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中感染概率最高的便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性骨髓炎的治疗仍具有巨大的挑战性,快速、准确的诊断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金标准之一的组织学诊断目前仍主要以单一的中性粒细胞指标作为诊断标准,但是提出新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需要对骨髓炎组织病理学表现及变化过程有足够的了解,同时急性骨髓炎骨感染的切除范围临床上仍没有较统一的标准,
目的:近年来,随着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发病率升高及细胞再生学的深入研究,多项新的治疗方式及新药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利用干细胞移植促进心肌细胞修复和再生逐步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新途径。其中间充质干细胞,这一类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原始干细胞的一种,主要来源于中胚层,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心肌细胞、成骨细胞
目的:分析粪肠球菌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与屎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肠球菌血流感染(Enterococc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EBSI)患者的耐药性及预后危险因素,建立预测病情转归模型,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84例肠球菌血流感染者(粪肠球菌5
目的:利用传统生物学方法与MLST对福建省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分型研究,探索福建省布鲁氏菌菌株遗传进化关系,通过布鲁氏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为布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筛选布鲁氏菌病诊断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评价其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为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方法:1.通过传统生物学鉴定方法与MLST对福建省布鲁氏菌菌株进行分型鉴定,其中MLST分型选用布鲁氏菌7个
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是重要的立国之本,是实现强国梦的关键。制造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减少存货库存,提高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就会出现给予客户一定付款期限的赊销活动,由此就产生了企业的应收账款。此时应收账款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回笼,资金就如企业的血液,能否畅通无阻的循环,就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应收账款管理就成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头等大事。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
目的:对近2年在我院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该方法对不同类型心衰的有效性,并分析房颤并心衰患者术后复发房颤的相关因素,为冷冻球囊消融术在房颤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球囊冷冻球消融治疗的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16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衰
目的:1.了解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中传统吸气体位存在的问题,设计一款助于实现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适宜体位的改良体位枕。2.评价改良吸气体位在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某三级综合性医院行中度镇静支气管镜检查的3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传统吸气体位存在的问题。设计并研制一款改良体位枕,其特征是可调节高度颈枕+带人字形凹槽肩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