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博弈——以宁乡市流沙河镇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h_h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是广大农民保障基本生活的物质载体,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是农民发展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它集成着农民维持生存和实现发展的两个功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土地流转变得更加活跃。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参与者,基层政府、土地流入方、土地流出方对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将基于何种立场的利益诉求?各自会选择怎样的策略来推动或限制土地流转?土地流转过程中有哪些问题症结?各相关方最终的利益博弈会导致何种结果?
  基于此,本文以湖南省宁乡市流沙河镇为案例区,对该镇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分自发进行的农村土地流转、基层政府参与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和基层政府监管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展开利益博弈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流沙河镇农村土地流转存在流转愿望不高、实施主体存在错位、流转行为混乱、流转结果失控、流转市场不完善等问题。而后引入博弈论,分自发进行的农村土地流转、基层政府直接参与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基层政府监管的下农村土地流转三个类别分别建立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各参与主体间的博弈模型,对农村土地流转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博弈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揭示出流沙河镇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思想解放不够、保障体系不全,农村土地产权不清晰,基层政府管理服务混乱,农村土地流转结果监督滞后,农村土地流转运行机制不畅,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和保障流沙河镇农村土地流转持续健康良好运作的对策,即基层政府应充分发挥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运作中的主导作用,要保障流转双方合法权益激发土地流转欲望,要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保护农户自主行使权利,要优化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要强化农村土地流转行为监管,要完善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机制体系;而作为农村土地流入流出方应发挥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加大思想解放力度,要强化契约精神、遵循农村土地流转协议,要自觉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全过程的自我监督,从而共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持续运作的实现。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责任履行矛盾进一步突出。关乎国计民生的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整体低下,部分企业不重视甚至无视社会责任履行导致安全事件频频爆发。在我国政府不断加大企业社会责任实施力度的背景下,学者们对社会责任的概念、维度、影响因素、披露体系和解决机制等众多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研究其能否给企业绩效带来助力的理论和作用机理方面,引入不同单一角度研究的文献和成果众
学位
1979年,新公共管理运动首先从英国开始,随后传到美国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进而扩散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改革政府的直接目的,是以结余的财政资金作为刺激手段,鼓励政府以最低成本获取同样高的收益,或者是以同样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各国政府积极采取裁汰职员、提高绩效、精简预算、控制财政、加强监督等措施,来缩减行政成本支出规模。我国政府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直奉行勤俭节约的原则,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进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中,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在绿色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垃圾分类治理的高潮。城市社区作为生活垃圾产生的源头,毋庸置疑成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主要阵地,同时从社区角度研究垃圾分类问题也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学位
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养老服务供给中引入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是我国养老服务继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养老服务仅依靠专职从业人员来供给是填补不了社会巨大的养老服务空缺的,此时志愿服务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广参与的独特优势,正逐步成为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有力途径。而在家庭养老失位严重、缺乏养老机构入驻的农村社区更是如此。随着党和国家意识到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短板,并通过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的稳步改善,居民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对医疗服务利用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居民医疗服务利用效率,提升医疗服务利用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我国在不断地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因此本文探讨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医疗服务利用所产生的影响,对于从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角度提高居民医疗服务利用水平,改善我国居民整体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基础之一,逐渐进入了国家政策议程。“产业兴则农村兴”的理念也逐渐被认同。然而在乡村产业的具体落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阻碍因素,制约了乡村产业的高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乡村产业发展的演变过程本质上就是利益的冲突与协调的过程。随着乡村产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必然触及各利益主体既有利益的重新分配,进而引发的利益冲突,甚至是利益矛盾,才是制约乡村产业发展难以可持续的根本原因。因此
学位
面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日渐暴露的缺陷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能够优化配置各项生产要素,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中央顶层设计的基本共识。自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出现适度规模的概念,党中央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重视程度逐年增高,在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许多重要文件中,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被提到重要位置。然而,农地适度规
农民工维权是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重要内容,维权意愿是维权抗争的态度倾向,维权行为则是直接表现出来的、具有实质性改变的行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寻求生存与发展并逐渐成为城市主要群体之一,而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却没有跟上城市化的步伐。在面对利益受损时,农民工是继续保持沉默,还是采取某种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即目前农民工的维权现状如何?维权意愿和维权行为是否会受到组织参与的影响?
学位
当前,在全面深化依法治国方略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研究政府行政执法能力与公众满意度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近些年随着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入,政府行政执法能力以及政府工作的质量得到一定提高。那么,当前我国政府行政执法能力如何?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程度如何?行政执法能力是否会影响公众对政府的满意程度?这是本文的研究问题。本文运用定量的方法深入探究了政府行政执法能力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
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仅影响到农民工自身融入城市的权利获取问题,也影响着政府市民化政策的落实和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和生活,城市政府出台一系列市民化政策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逐步促进农民工享受与市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但是事实上城市政府执行的农民工市民化政策,农民工自身是否了解呢?享受相关政策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