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以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炎症、气道重塑以及气道高反应性(AHR)。AHR是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是由气道平滑肌(ASM)的异常过度收缩引起,是引发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症状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存在于哮喘患者气道的炎症介质可使气道高反应性增高,导致气道平滑肌(ASM)的异常收缩,诱发哮喘急性发作或者重度哮喘发作。p2受体激动剂作为控制哮喘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主要通过与ASM上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而活化一系列信号通路,引起ASM的舒张。然而,部分患者在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后并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其中机制众说纷纭,有研究者认为是炎症因子促进了ASM的收缩而影响了p2受体激动剂的疗效,也有研究者认为炎症因子直接作用于ASM引起p2受体激动剂对ASM舒张作用减弱或通过下调ASM表面p2受体的表达量而削弱了其舒张作用。近年来发现,许多炎症细胞因子与AHR有关,其中包括IL-17。IL-17是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许多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早期研究发现,哮喘患者血清、痰液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IL-17中的浓度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而且其表达水平与病情以及气道反应性相平行。最近,M.Kudo等发现炎症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促进了ASM的收缩而影响了β2受体激动剂的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IL-17能否下调ASM表面受体表达量从而削弱哮喘小鼠对β2受体激动剂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作用。材料和方法:建立急性哮喘小鼠模型,分离气管环,累计剂量加药法在四个恒温浴槽中依次加入不同浓度ISO,观察气管环舒缩情况,稳定后检测其气管环收缩力。原代培养小鼠平滑肌细胞,IL-17与ASMC共培养,加ERK、p38、PKA抑制剂以及PKA活化剂,WB检测ERK1/2、p38的磷酸化水平以及β2受体(总量及膜表面量)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裂解液PKA活性。结果:气管张力测定表明IL-17可削弱p2受体激动剂对哮喘小鼠支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且这种减弱的舒张作用可以被PKA抑制剂逆转。IL-17能够降低ASMC膜表面p2受体的表达,且这种作用可以被ERK、p38、PKA的抑制剂抑制,而PKA的活化剂同样可以降低膜表面p2受体的表达,说明p2受体下调是通过PKA实现的。结论:IL-17通过活化ERK/p38, PKA途径介导ASMC膜p2受体表达量的减少而导致受体敏感性下调,从而减弱哮喘小鼠模型p2受体激动剂的支气管舒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