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ASB对于商誉后续计量模式的讨论,以及2018年大规模的商誉暴雷,促使理论界及实务界关注单一减值法作为商誉后续计量模式的合理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准则研究探讨了商誉的本质,认为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能为企业持续带来超额收益的(优于同业的盈利能力)一种未入账的核心能力。其核心特性是,第一,代表未来超额现金净流入现值;第二,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本文基于商誉本质的核心特性选取变量、构建模型,分析我国A股市场2014-2018年的数据。研究发现现阶段A股市场会计信息反映的情况与商誉本质相背离,即当期新增商誉短期内对公司业绩及超额收益无积极影响,长期看存在负面影响,不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超额收益。因此在仅采用盈余空间大的减值法下,大量商誉长期挂账,未反映商誉真实情况,因此建议商誉后续计量重新考虑引入摊销法。同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减值法与摊销法的利弊,为摊销法的引入进一步提供理论与实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