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0年9月上海开始使用高中数学新教科书。新教科书很重要,新教科书的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标准的实现程度。相对于新教科书,高中数学教师对新教科书的使用更为重要,因为任何的教科书都必须通过教师的使用才可以发挥效用。因此本研究旨在考察以下3个问题:(1)如何构建一个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新教科书的分析框架?(2)上海高中数学教师如何使用新教科书?(3)哪些因素影响上海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新教科书?首先,本研究采用互动视角,以社会文化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已有互动视角下教师使用教科书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教育现实构建一个适合中国背景的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新教科书的理论框架。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拟定理论框架中单元设计、课堂设计、课堂建构、课堂反思四个维度的编码方案。理论框架解决了分析什么,从哪些维度分析的问题,编码方案解决了怎么分析的问题,将理论框架、编码方案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新教科书的分析框架。本研究通过预研究、专家论证进一步修正与完善最终形成了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新教科书的四维六要素分析框架。其次,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在上海同一所区重点学校选择了具有不同教学经验的两位教师(一位新手教师,一位专家教师)作为研究参与者,以对数,幂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三个单元为载体,采用课堂观察、半结构化访谈、文件分析等方式收集数据。基于对课堂观察、半结构化访谈、文件分析等方式收集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组织单元时,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都打算遵循新教科书中的编排顺序组织单元;选择与设计单元内部主题时,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都是经常打算忠实使用新教科书中单元内部的主题,有时打算补充单元主题;组织单元内部主题时,新手教师始终打算遵循新教科书中的编排顺序组织单元内部主题,而专家教师则是经常打算遵循新教科书中的编排顺序组织单元内部主题,有时打算重新组织单元内部主题。(2)选择与设计数学任务时,新手教师几乎始终打算忠实使用新教科书中的引入性任务、定义,专家教师经常打算忠实使用新教科书中的引入性任务、定义;新手教师偶尔打算补充过渡性任务,专家教师经常打算补充过渡性任务让学生感受到概念引入的必要性;新手教师经常打算忠实使用新教科书中的例题以及习题,专家教师经常打算灵活使用新教科书中的例题以及习题;新手教师有时打算忠实使用新教科书中的证明任务,有时打算省略新教科书中证明任务或者证明任务的证明过程,专家教师经常打算拓展证明任务、补充(证明的必要性);新手教师通常打算打算通过抓关键词,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方式补充概念的辨析,专家教师通常打算通过举例子,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方式补充概念的辨析。(3)实施数学任务时,新手教师几乎不调整预设的数学任务,偶尔有意料之外的学生想法时,有时临时调整预设的数学任务,有时不调整预设的数学任务。专家教师大部分时候不调整预设的数学任务,有时也会调整预设的数学任务,有意料之外的学生的解法时灵活调整预设的数学任务,学生表现欠佳时临时复习相关知识,偶尔也会在重新审视预设的数学任务后临时调整预设的数学任务,偶尔也会有感而发渗透数学理性思维。此外专家教师偶尔也会忘记预设的数学任务。(4)反思与改进数学任务时,新手教师几乎在每堂课之后都会反思,新手教师经常在反思后认为需要改进数学任务,有时在反思后认为不需要改进数学任务,偶尔课时紧张忙于赶课不反思。专家教师在每堂课之后都会反思,专家教师几乎始终在反思后认为需要改进数学任务,偶尔反思后认为不需要改进数学任务。此外专家教师会应用数学教育理论反思和改进数学任务,新手教师不会应用数学教育理论反思和改进数学任务。(5)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都会受自身数学教与学信念、教学经验、新教科书、学生、背景(备课组长规定的课时、备课组其他老师、学校领导、区教研员、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中国的数学教育传统、考试文化)的影响。本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理论层面,本研究构建了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新教科书的分析框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的理论研究;实践层面,本研究深描了高中数学教师对新教科书的使用,对高中数学教师、新教科书编写人员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