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童小说中的颓废色彩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ture_007_007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童小说中高深莫测的先锋叙事和浓郁的颓废色彩,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阅读他的小说,我们会体会到其中的感伤、绝望、颓靡、恐惧、悲凉。本论文从颓废的源流及特质入手,将颓废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现象来研究,尝试并挖掘苏童小说中颓废色彩的形成原因、表现、意义与局限。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的是颓废的源流及特质。颓废源于“世纪末”来临前的情绪体验。颓废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现代性,颓废不过是对现代性的接受,真正的颓废者不仅会使作品同现代文明的典型特征相协调,而且会表现出一种坚定的进步倾向。第二章论述的是苏童小说中颓废色彩的分析语境。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因素是苏童小说颓废色彩形成的背景,童年孤独的生命体验使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孤独忧郁,苏童成长于南方,南方独特的文化气质使苏童笔下的故事腐败而颓废。第三章论述的是苏童小说中主题上的颓废色彩,主要从历史、女性、少年、现实四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方面是颓废的历史诉说,苏童笔下的历史主题总是表现出颓废衰落的历史虚无主义,特别是带有宿命性的逃亡充满颓废色彩。第二方面是浊世红颜的悲情挽歌,绝望的女性品尝到虚无人生的苦涩,心理抑郁之下的自相戕害无比悲凉。第三方面是暴力少年的成长之伤,香椿树街上阴郁迷茫的少年用暴力解决一切问题,这是他们身体缺陷和扭曲心理的写照。第四方面是现实世界的挫败与自身的无奈,游荡在黑暗街头的小人物在现实的挫败面前用自身的堕落来控诉反抗。第四章论述的是苏童小说中审美意蕴上的颓废色彩,主要从意象、色彩、语言、环境四个方面来探讨。苏童小说中大量新奇独特的意象具有挥之不去的颓废色彩,具有代表性意象的罂粟花、井、刺青,都浸润在颓废的黑幕下变得异常恐怖,还有那散发着死亡气息的色彩世界让人耽迷沉沦,苏童小说当中的颓废色彩在唯美颓废的语言和晦暗神秘的环境氛围中愈来愈浓。第五章主要分析苏童小说中颓废色彩的意义与局限。意义是对颓废美学的追求,这是一种力求真实的创作姿态,体现了他对颓废美学追求的执着。局限是沉迷颓废无法自拔,苏童的小说洋溢着令人沉沦的颓废气息,且没有提出生命追求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容易让人在颓废的阴霾里无法自拔。
其他文献
降雨是平时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天气。雨天环境的特殊性往往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导因子。对于雨天环境下驾驶行为进行研究,可以帮助驾驶员有效的减少交通事故的
我国的气象产业一直以来是由国家投资建设和发展的,气象部门拥有较为先进和完备的气象观测系统,为大众提供天气和灾情预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众多行业对气象产品的个
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内部审计是有效的监督手段之一,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遏制财务违法乱纪行为、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基于审计的国有企业
台湾是全球最易发生天然灾害的地区之一,防灾的投入目前是以公务部门为主体。作者阐述了台湾防灾产业的现状,介绍了日本、美国防灾产业的成功经验,并以台湾气象产业为例对未
《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的杰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两部小说成书时间相差六十多年,一前一后,横跨康乾盛世。这两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儒生形象,其中最具有
道家文化从产生之初到现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所提倡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返璞归真、天人合一和虚怀若谷等思想主张,影响着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政治,小到黎
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宋初17位词人及晏殊、柳永、欧阳修、张先四人的词作、诗文。希望在对这些文献进行阅读和整理的基础上,了解词体的发展脉络和成熟过程,还原宋初不同阶层
在我国先秦时期的文学成果中,寓言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先秦时期的动物寓言作为先秦寓言的一个分支,不仅在内容上精妙简洁、诙谐幽默,而且在手法上运用地也十分巧妙,这些
《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文言小说的翘楚之作,综合考察现有对两部作品的研究情况,传播与接受的比较还是空白。本文主要以《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为研究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10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乳腺癌手术患者322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42例(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