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割的保护伞效应:基于不同所有制企业去产能的经验证据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三轮产能过剩,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应对但收效甚微,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众多研究表明我国去产能政策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但主要集中于采用模型估计等方法评价去产能政策执行效率,鲜少有学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探究去产能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以及效率损失的原因。基于此,本文试图分析探究去产能过程中是否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在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下,政府为保经济、税收和就业,导致去产能积极性不足,但去产能任务完成情况是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部分。双重激励下,地方政府是否会采取“有保有压”的方式去产能?进一步地,市场分割是否增强了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双向寻租,以谋求收益最大化,成为国有企业产能的保护伞,导致去产能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资源错配现象。基于2010-2014年工信部淘汰落后产能数据,研究发现:地方保护主义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去产能,而促进了非国有企业去产能。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效应依然存在。说明地方政府执行去产能政策时,存在所有制偏好,成为国有企业产能的保护伞。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联系更为密切的大型国有企业、本土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更易获得地方政府保护,承担了较少的去产能任务;产权保护制度、市场化会一定程度削弱市场分割的资源错配效应,不同所有制企业去产能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保护了非国企的产能和存续。本文的研究拓展了地方保护的微观经济后果,丰富了落后产能退出的影响因素,结论有助于评价去产能政策执行效果。
其他文献
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企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我国当前综合国力虽已位于世界前列,但是企业仍然面临着资本过剩、产能过剩、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态局面,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不仅要争夺外部战略性资源,也要注重培养内部战略资源,而人力资本是企业重要的内部战略性资源,充分挖掘人力资本对企业保持创新力和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股权结构的合理
学位
当前,全球分享经济快速增长,创新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学术界对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政策、市场结构和司法环境等外部因素,或股权结构、企业内部薪酬差距、高管职业经历等内部因素,对内部控制这一因素虽然也有研究,但大多是基于内部控制质量这一正面角度,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情况的研究较为有限。目前,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
学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加剧,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资金流断裂或投资机会错失均可能对公司造成致命打击,同时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企业通过高比例现金持有、低财务杠杆等财务政策安排,留存适当的财务弹性,以此为企业未来经营不确定性提供缓冲,降低融资约束对企业发展的限制。值得关注的是,财务弹性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财务弹性更易引发代理问题进而损害企业价值。在这样的背景
学位
2018年商誉爆雷事件给我国瘫软的资本市场沉重一击。其原因是在并购交易中,公司高管为了达到独享并购后的协同价值或构建商业帝国的目的,对一些并不成熟的并购项目势在必得,并购价格也会由于高管的非理性行为节节攀升,致使公司产生巨额的商誉资产。并购交易完成后,多数并购企业因无法创造出预期的超额收益而计提了巨额的商誉减值,导致企业经营业绩持续下滑。市场投资者会将其解读为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下降,继而做出卖出公
学位
当前,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需要高质量的发展和保障。为满足公共项目的建设增长需求,一种创新的合作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应运而生。PPP项目是一种针对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设计,通过公私资本的股权合作,激化市场活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企业的创新和生产性投入。而资源错配又是僵尸企业兴起的源头,现阶段僵尸企业的预防与出清成为供给侧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