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z.com评价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复合麻醉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效应

来源 :承德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o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Bioz.com系统,利用胸电生物阻抗原理,得到无创情况下的多项与有创的SWGS-导管密切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复合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趋势,探讨其稳定性,同时评价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麻醉效应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择期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64例,64例患者ASAI或II级,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各脏器功能未见异常,均未给于任何术前用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n=32):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C组)。两组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依次给予①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25 mg,②咪达唑仑注射液0.1 mg/kg,③D组给予右美托咪啶1.0μg·kg-1负荷量10 min内注完,C组给予丙泊酚注射液2 mg/kg,④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05 mg/kg,⑤盐酸罗库溴铵注射液0.6 mg/kg诱导插管,D组右美托咪啶0.5μg·kg-1·h-1复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0.25μg·kg-1·min-1静脉泵入,C组丙泊酚4 mg·kg-1·h-1复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0.25μg·kg-1·min-1静脉泵入,术中间断给予注射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效果,应用麻醉深度检测仪(BIS)监测麻醉深度:BIS值40-50;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应用美国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监测全麻和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心血管反应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及需要药物治疗的剂量;记录术中复合麻醉用药剂量和液体出入量;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呼之能应、睁眼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全麻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情况;记录患者术后30min镇静、镇痛和苏醒评分。根据临床麻醉学资料,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患者一般情况监测结果1.1年龄及性别,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D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基础血压及心率,D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Bioz.com监测指标结果2.1仅存在组内差异,D组和C组心排量(CO)、搏出量(SV)、外周循环阻力(SVR)、胸液总量(TFC)、加速指数(ACI)、左室做功(LCW)、收缩时间比率(STR)组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以上各指标随着麻醉时相的不同变化趋势不同。2.2仅存在组间差异,D组和C组左室射血时间(LVET)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左室射血时间(LVET)随着麻醉方法的不同变化趋势不同,D组较C组平稳。2.3组间组内同时存在差异,D组和C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组间组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以上各指标随着不同麻醉方法不同麻醉时相的变化趋势不同,两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D组较C组平稳。3心血管反应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及需要药物治疗的剂量3.1两组患者HR加快出现次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BP下降、MAP下降出现次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心血管反应不良事件发生须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两组对比,D组心率降低须阿托品治疗2次,剂量0.5 mg,其他药物均未使用。4术中复合麻醉用药、时间和液体出入量结果4.1辅助麻醉药用药,D组和C组对比,麻醉时间,芬太尼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小于C组。4.2液体出入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呼之能应、睁眼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毕D组和C组自主呼吸恢复、呼之能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睁眼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长于C组。6全麻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情况全麻过程中D组和C组,D组未出现任何全麻并发症,C组出现术后惊厥躁动2例。7术后30 min记录患者镇静、镇痛和苏醒评分7.1术后30 min患者镇静评分D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高于C组。7.2术后30 min患者苏醒、镇痛评分D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复合麻醉各有其优点,但通过Bioz.com系统,利用胸电生物阻抗原理,得到无创情况下的多项与有创的SWGS-导管密切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无创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趋势较丙泊酚复合麻醉平稳,实现了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优势。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和丙泊酚复合全麻效应及不良反应中,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能有效减少术中应激反应,增加心脏储备功能,减少麻醉并发症,术后延长镇静时间,可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
其他文献
完善监督机制是反腐倡廉的首要任务。其措施主要有创设体制,为监督主体设置压力,调动群众的监督积极性,明确监督责任,创新监督措施,完善监督制度,并配套推进体制和制度建设,
目的:通过比较五苓散联合脱水西药(20%甘露醇)与地塞米松联合脱水西药(20%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微创术后脑水肿的效果,探讨五苓散治疗脑水肿的确切疗效及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6
在当今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环境下,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题日益凸显。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师群体是一个高压力群体。研究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既可以拓展工
背景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IFF)为临床骨科常见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其约占全身肢骨折的3.57%,占四肢骨折的25%。股骨粗隆
利用ETM影像数据和GIS技术,对鄂尔多斯东胜地区进行生态功能分区。以水土流失通用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equation,USLE)理论为基础,并依据土壤侵蚀敏感性驱动力的相似性和
颅脑损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颅脑损伤后体内的细胞因子、神经肽及神经营养因子、体液因素、机械因素发生改变,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同时有文献报道,神经营养
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观察丙泊酚对正常脾源性树突状细胞和脂多糖激活后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及表面分子MHC II和CD80的影响,同时从脂多糖(LPS)-Toll样受体4(TLR4)通路和神经内分泌
目的回顾性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探讨其临床疗效、可行性,及骨水泥渗漏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
针对深埋破碎围岩巷道难以有效支护的问题,本文在前人大量工程实践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以海孜矿千米埋深破碎围岩大巷为具体工程背景,综合运用了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
采用临床调查、文献检索等方式,总结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E)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对典型中药注射剂品种进行相关研究。旨在减少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