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脱石-盐水-CH4/CO2体系的计算模拟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粘土矿物在地球表层风化壳和沉积岩中广泛分布,普遍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等物理和化学特性。粘土矿物与流体间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地质地球化学过程。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具有很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所以蒙脱石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核废料等吸附能力更加突出。同时地质条件下蒙脱石表面对CH4的吸附会显著影响油气分布,并进一步影响常规油气和非常规页岩气在蒙脱石纳米孔隙中的富集、运移过程。粘土矿物孔隙中C02动力学性质直接决定了地质封存C02的安全性。大量实验被用来研究粘土矿物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目前实验手段在揭示蒙脱石不同纳米孔隙中流体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性质方面还有所欠缺,而分子模拟可以弥补实验缺陷。本文利用分子模拟研究了蒙脱石-含盐流体界面的相互作用,主要涉及了泥页岩在地质条件下常见的三种流体:含盐溶液,甲烷流体,CO2流体。研究表明:(1)K+,Mg2+,Ca2+,Ba2+不同阳离子与两层水化态钠基蒙脱石之间的阳离子交换与阳离子水化能力有关,阳离子交换量次序依次为Ba2+>Ca2+>K+>Mg2+,等电荷量的K+和Ca2+分别与蒙脱石发生阳离子交换时能量变化相近。(2)蒙脱石层间抑制阳离子的活动性质,Ba2+的阳离子交换最稳定,当阳离子交换达到动态平衡后,Ba2+在蒙脱石层间的扩散系数最小。蒙脱石纳米孔隙中甲烷流体的分布和运移也有明显差异。结果显示:(1)含水情况下,蒙脱石0.6nm层间孔隙中CH4吸附量很少,甲烷趋向于在端面孔隙中形成团簇。(2)而在较大的6 nm层间孔隙中蒙脱石表面吸附少量CH4,并且水含量增加会减少CH4的吸附量。(3)在外压力作用下甲烷的运移速度和甲烷含量密切相关,而蒙脱石不同表面之间甲烷流体运移速度的差异不明显。蒙脱石表面与CO2流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1)两层水化态蒙脱石层间CO2的溶解量比颗粒间6nm孔隙中溶解量大,揭示了CO2在蒙脱石层间的溶解封存。(2)蒙脱石表面显著降低CO2流体的扩散性质,蒙脱石层间对C02流体扩散速度的抑制比端面明显,可以评估蒙脱石层间孔隙封存C02的有效性。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探究了盐离子、CH4/CO2流体在蒙脱石表面的微观结构和活动性质。这将有助于理解泥页岩油气藏中CH4在纳米孔隙中的吸附、富集和运移过程,同时可以更好地评估CO2的地质封存。
其他文献
公铁两用钢桁架梁桥是一种结构特色鲜明的经典桥型。实践表明,在公路、铁路耦合荷载以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桥面系往往容易率先损坏,影响交通安全与通畅。本文以枝城长
离子-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离子和表面散射,中间主要涉及表面激发、电子发射、入射粒子的轨迹演化和能量损失以及入射离子(或原子)和表面原子的电荷交换等
MEMS陀螺近年来受到市场需求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在汽车行业,导航系统甚至战术级应用中均受到了极大关注,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更微型、更强大以及性能更优异的
企业文化是文化概念在企业这一特定领域的延伸,它是在一定社会和经济条件下,由企业价值、社会道德及相应的行为规范所组成,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所形成,最终为企业的全体员工共
利用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或降解有机污染物,是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传统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如TiO2、ZnO)存在光量子效率低、稳定性差
场景三维重建是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传统的点特征重建方法难以精确保留场景的几何与结构信息,为获得具有高结构表现力的重建结果,本文围绕线特征在三维重
三价钕离子(Nd3+)在近红外波段存在丰富的能级跃迁,利用808 nm泵浦可以实现0.9、1.06、1.1、1.3和1.4微米等不同近红外波段激光。这些近红外波段的激光在医疗、工业、光通信
太阳辐射是海洋热量的重要来源。其中可穿透到海水一定深度的可见光(400nm~760nm)部分的能量占总量的44%。穿透海表的太阳辐射将直接影响混合层的水体温度、浮游植物的光合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将主要建设方向投入到地下空间的建设上,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各种城市地下空间逐渐被开发利用,而各大地下空间之间的连通工程则是使地下空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科学任务之一是精确确定地球重力场及其时变。高精度高分辨率的重力场模型不仅是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变化的反映,也是人们认知、利用和改造地球物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