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语句焦点的指号语句焦点对语序的影响和汉语对译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r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语是屈折语言。屈折变化顽固地标注着句子成分的语法功能,保障着句子基本意义的实现。这种标注作用使语序从实现句子意义的任务中解放出来,为说话者/作者在调度句子成分、凸显某些信息,向听话者/读者提供某种特定的表达意图方面给予了很大的自由度。语序是德语句法的核心。它产生的机制是什么?这是当代西方语法学家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拟从语言交际中信息编码/解码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德语句子焦点的指号进行分类调查和描述,呈献这样一个结论,即语序作为说话者/作者对句子信息编排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以句子焦点为中心展开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句子成分的结构安排就是为了凸显某个信息而作出的。识别句子的焦点,深刻领会说话者/作者的表达意图,对于实现“等值翻译”这一理想目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
其他文献
女性在詹姆斯·乔伊斯的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其文学作品中也不例外。乔伊斯笔下的女性人物具有相当大的自我意识体,在《都柏林人》中,乔伊斯一开始就表现出对父权制
2016年2月引力波被成功探测,全球媒体争相报道这一天文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其中的隐喻表达俯拾即是。  本文从西方三大主流科技媒体网站中选取了五十篇与引力波相关的英语新闻
本文研究对比了中英文商务函电中的礼貌现象,分析了不同文化对礼貌现象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中英文化中的“礼貌”,重点分析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观;对中
  本文拟做一个实践性的尝试,从符号学入手,具体讨论文本中互文内容的翻译。为了使研究更为深入,作者以汉诗的各种英译本为个案,总结归纳了其翻译方法,以期对从事古典文学作品翻
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此理论倾向于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翻译,把翻译看作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打破了此前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翻译的传统。目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