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教育发展进程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教育家,或在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或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的前提下,提出了各具特点的教育主张、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并成为在某个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流传较广和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潮或流派。在近代外国教师理论研究方面,本文以外国中小学教师理论研究为出发点,侧重于本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主知主义、自然主义以及“全人教育”等三大教育流派来讨论其教师观。本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共包含四个部分。在引言部分,探讨了近代教师观理论研究的缘起,研究现状及价值,并对相关概念作了解析。第一部分介绍了近代外国教师理论发展的背景。第二部分探讨了主知主义教师观。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接过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通过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创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他把教育学说建立在观念心理学基础之上,并把“知”放在首位,故称主知主义教育思想,从而成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主要标志。第三部分论述了自然主义教师观。自然主义教育源于古希腊,兴盛于18~19世纪,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他们认为,自然是知识的源泉,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强调儿童的身心发展。自然主义教育第一次将儿童提到了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第四部分论述了全人教育教师观。以第斯多惠为主要代表的全人教育思想,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所有的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思想对19世纪德国国民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综上,文章正文部分主要从纵向上对各教育流派教师观即师德与专业素养、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与教师地位、师资培养等基本观点进行考察和论述,也包括了对每一教育流派教师理论的基本特征的概述和评价,并简单归纳了各教育流派的教师理论对当时教育实践的影响。结语部分,力求从横向上对这些教育流派加以比较,以便我们更系统地了解近代外国教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