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与目的]:阴囊坏疽,又称Fournier坏疽,是一种临床上少见但严重的阴囊皮下组织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本病起病急,发病凶险,常因延误诊治、感染严重易致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VSD技术,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一种主要应用于骨科、烧伤科和普通外科处理复杂性创面的高效能、较新型的伤口引流技术。在阴囊坏疽治疗中的应用少见,泌尿外科医生很少接触该技术。故而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辅助治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阴囊坏疽,又称Fournier坏疽,是一种临床上少见但严重的阴囊皮下组织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本病起病急,发病凶险,常因延误诊治、感染严重易致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VSD技术,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一种主要应用于骨科、烧伤科和普通外科处理复杂性创面的高效能、较新型的伤口引流技术。在阴囊坏疽治疗中的应用少见,泌尿外科医生很少接触该技术。故而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辅助治疗阴囊坏疽的临床疗效,旨在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本文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诊断为阴囊坏疽或者阴囊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10例,采用系统性回顾研究其相关临床资料,其中6例为传统疗法治疗(手术清创、足量抗生素治疗、补液和换药等),另外4例手术清创后辅助应用VSD技术治疗,余治疗方法相同。分析我院辅助应用VSD治疗及传统疗法治疗阴囊坏疽的临床疗效,系统评价其发病因素、病原学、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和经验。[结果]:我院报道的10例阴囊坏疽患者,其中传统治疗组6人,平均年龄为48.17±12.07岁;VSD组4人,平均年龄为49.00±15.08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治疗组中的2例患者虽经积极救治,但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感染性休克难以纠正,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死亡率达33.33%,该组余病例创面愈合情况好转后办理出院。VSD组4例患者经手术清创后辅助应用VSD治疗,创面引流更加充分,阴囊、阴茎坏疽范围较易局限化,创面均顺利愈合后出院,无死亡病例。两组总体治愈率80%,死亡率20%。传统治疗组(剔除死亡病例)在术后两周内需频繁换药,平均14.50±2.08次/周,而VSD组术后应用VSD装置期间无需换药,仅拆除VSD装置后开始换药,平均3.00±0.82次/周,在术后换药频率上明显少于传统治疗组(P<0.001)。传统治疗组(剔除一例入院不足18小时即死亡病例)的术后24h疼痛评分平均为6.80±0.84分,而VSD组疼痛评分平均为3.25±0.50分,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P<0.001)。传统治疗组(剔除死亡病例)的创面肉芽新鲜的时间平均为18.75±3.10天,而VSD组平均为11.25±2.99天,术后创面肉芽新鲜的时间VSD组明显早于传统治疗组(P<0.05)。传统治疗组(剔除死亡病例)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79.50±8.35天,而VSD组平均为59.75±11.97天,明显快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阴囊坏疽是一种起病急、进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外科急症,死亡率较高,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阴囊坏疽清创术后辅助应用VSD引流装置进行治疗与传统治疗组对比,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换药次数,降低临床医师的工作量。并且可加快术后创面肉芽新生,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常规临床检验指标(包括血细胞炎性指标和血清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究这些临床检验指标对CRC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在上述基础上建立诊断预测CRC的诺模图(Nomogram)模型,这将有利于CRC的随访和筛查。方法:收集整理370例CRC患者与340例健康对照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和常规临床检验指标,后者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目的:比较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与单用预激方案治疗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2年3月至2019年1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确诊的初治老年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49例。根据初次诱导缓解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预激方案组(包括CAG方案或HAG方案)、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组(包括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或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其中预激方
目的:了解淋巴瘤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病灶分布,分析18F-FDG PET/CT对骨髓受累的评估价值,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的侵袭情况与代谢值差异,分析淋巴瘤临床病理参数与18F-FDG PET/CT代谢参数的相关性,探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在诊断侵袭性淋巴瘤中应用的准确度及TMTV和TLG对高负荷淋巴瘤的判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1
目的:研究三尖瓣成形术后中期反流复发的TTE预测指标,特别是三尖瓣栓系高度对反流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三尖瓣成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44例,选取术后随访大于1年的患者,最终纳入研究的一共有49例(平均随访时间23.2个月)。收集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心功能NYHA分级、是否房颤、手术方式、性别、年龄等),以及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中枢神经系统(CNS)畸形的产前超声最佳检出时机,分析CNS畸形胎儿超声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为CNS畸形的产前诊断提供遗传学检测思路。方法:收集2016年06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产检行产前超声及血清学筛查的单胎妊娠孕妇资料,根据中国“产前超声检查指南(2012)”进行早、中、晚孕期超声检查,对超声或血清学筛查异常的孕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所有孕进行以下分析:(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全系膜切除术对于食管鳞癌患者的安全性及肿瘤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7年6月间在我院胸外科经同一外科团队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611例纳入研究,其中302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全系膜切除术(TME组),309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非全系膜切除术(NME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进行1:1匹配,并且从所有纳入的对象中选出p T1-2和p
目的应用HEART评分联合休克指数(SI),探索其在急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NSTE-ACS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研究,随访1年内MACE发生的情况,MACE定义是全因死亡、靶病变/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1.依据1年内有无发生M
目的分析不同脉压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 EF)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01月01日至2019年10月01日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首次住院年龄≥65岁的HFp EF患者临床资料。按脉压水平(mm Hg)将其分为(PP0.05)。(5)脉压较高组HFp EF患者使用ACEI/ARB
目的:本课题通过建立野生型小鼠和IL-33-/-小鼠弓形虫感染模型及体外巨噬细胞感染模型,研究IL-33与巨噬细胞炎性体的相互关系,探讨IL-33对弓形虫感染巨噬细胞炎性体的影响,为深入理解IL-33的功能和固有免疫应答中巨噬细胞抗弓形虫感染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体内实验分析弓形虫感染IL-33表达水平:C57BL/6野生型小鼠腹腔注射弓形虫10~4个,1m L/只,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
背景/目的:为了解两种肾造瘘管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术后应用的优劣,我们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两种肾造瘘管对PCNL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1月31日于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通过对比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感染例数、肾造瘘管滑脱率、拔管天数、疼痛评分、肉眼血尿持续天数、术后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