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关注股票回购这一“新生事物”。随着上世纪80年代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以及西方学者对股票回购的不断研究,股票回购已经成为了欧美最常见、最受上市公司认可的金融工具之一。它是指上市公司根据法律规定,以有偿的方式将企业在二级市场上的股票回笼到企业并注销或者存储的行为。股票回购通过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对外能够提振企业股价,对内可以保障企业的股东权益,同时也有助于上市公司增强自身盈利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相比西方股票回购的发展历程,国内股票回购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出现,距今还不到30年,并且在起步阶段的十余年间我国政府对回购行为的限制颇多。随着资本市场逐渐完善,有关部门逐步放开对部分股票回购行为的限制,在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时期,大量企业实施了股票回购并取得了卓越成绩,从侧面促进了国内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国内股票回购的实例较少,尤其是通过二级市场回收流通股的回购案例更是乏善可陈。由于国内市场的特殊性,西方发达经济体关于回购的相关假说或理论不完全适用于我国早期股票回购案例分析,因此我国专家对早期股票回购的研究更多的是结合西方研究成果来探究适合国内的回购理论。目前国内证券市场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回购案例发生,研究股票回购的学者也开始增多,但由于缺乏案例研究的经验,研究结果在指导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时往往存在片面性。因此,本文使用了文献研究、理论归纳以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徐工机械股票回购个案进行分析探讨,本文重点分析了徐工机械股票回购的动机和财务效应。纵向比较自2011年开始被行业低谷期拖累的徐工机械在股票回购前后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变化情况,并使用事件研究法计算徐工机械股票回购在宣告日前后窗口期的超额收益率来分析股票回购对短期股东财富的影响。通过整理国内外文献和理论基础,结合财富转移假说、财务灵活性假说、信号传递理论、自由现金流假说等相关理论假说,深入分析了徐工机械案例进行股票回购的主要动因和宣告回购后短期内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反馈情况。通过分析徐工机械的回购过程,传递股价被低估的信号、企业拥有大量自有资金、改变股利政策,进而追求财务灵活性是徐工机械实施股票回购的主要动因;并且以上回购动因在被市场环境低迷、行业萧条的大环境催化后,促使徐工机械管理人员实施股票回购这一手段,改善企业的营运、偿债以及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从短期市场反应来看,徐工机械实施股票回购后获得了资本市场和中小投资者的积极反馈,使得股东财富在短期内增加,但由于徐工机械在宣告后长时间没有开展股票回购工作,使得股票回购带来的正向市场效应没有持续。徐工机械股票回购这一案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供一定的启发:第一,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回购的前提是企业自身的确具有发展的潜力与高于行业标准的经营业绩,并且能认识到实施股票回购会给企业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不盲目实施股票回购;第二,资本市场的中小投资者需要学习了解股票回购相关法律规范,实时关注宣告股票回购的企业在之前是否具有较好的盈利水平、成长能力以及是否存在股票回购的信息泄露风险,不能盲目的认为股票回购一定会带来正面效应,以防损害自身利益;第三,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国内股票回购的相关制度,规范并全程监督上市公司企业的回购行为,为企业实施股票回购提供更良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