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哈尔滨市市区所辖6个行政区(道里区、香坊区、南岗区、平房区、道外区、松北区)的1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慢性病健康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哈尔滨市市区所辖6个行政区(道里区、香坊区、南岗区、平房区、道外区、松北区)的1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问卷调查主要对象,以部分社区的主要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科室的工作人员等为主要访谈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发放问卷124份,回收121份,回收率97.6%。同时还采用了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统计学方法等。结果:1.12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单独设置慢性病科室的有44家;其余77家社区的慢性病主要所属于全科、内科、社区科、公共卫生科等科室。2.提供慢性病服务的卫生服务人员年龄结构普遍比较年轻;学历总体偏低;专业背景以临床和护理为主;在编的医师队伍中,多以初级职称的医师为主。3.卫生服务人员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以社区组织的培训和上级下发的各项文件为主;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参加过的培训有专题讲座和岗前培训;最受卫生服务人员欢迎的培训形式是集中授课和案例教学。4.12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114家不定期深入小区举办针对慢性病的宣传活动,主要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主;到小区内为居民提供的服务项目以基础体检为主;慢性病健康管理形式主要有板报及条幅宣传、社区门诊、定期举办慢性病相关的专题讲座、发放慢性病健康管理材料、社区免费咨询热线等。5.12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105家都设有中医科室;有90家社区服务机构的卫生服务人员了解“治未病”的中医理论;各社区中医药技术的使用情况上都占有较高比例,但社区内部缺乏经验丰富的中医药人才。6.不同行政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慢性病健康管理存在不平衡的情况。结论:1.哈尔滨市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起步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近几年规模逐步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提供慢性病服务的卫生服务人员专业结构不均衡,以临床、护理等专业为主,缺少康复、预防、管理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综合性服务有一定的难度。3.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缺少专业培训;培训时间间隔过长,培训内容的深度、广度都无法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要;缺乏专业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学习进修机会;全科培训率不高。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到小区提供服务的项目还比较单一;“重病轻防”现象普遍存在;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多为患病人群,而非全人群;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更新时间间隔过长甚至无更新。5.不同行政区之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针对慢性病深入小区举办活动情况及时间间隔存在差异,各行政区的社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对策建议: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对现有医务人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建设一支满足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2.深化体制改革,丰富健康管理方法,建议实行社区全科医生首诊制度,并建立事宜的转诊组织,建立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综合防治一体化机制。3.加强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应有专人负责电子档案的管理和电子信息系统的维护、资料整理,并以入户的形式进行档案的录入和随访,发挥居民健康档案在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4.强化中医药特色服务在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改变“重医轻防”的思想观念,注重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5.加强不同行政区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分享,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规划,促进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