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志”、“读书记”前人常用于著作书名,也是学者的一类著述体式。这一名称始见于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以其为最早的一部具提要的私家书目为人熟知。继有真德秀的《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读书记》,则已转而成为学者的读书感悟和心得,即今视之为学术札记之体。这一体式清人使用较多,此类书名者约有数十种,钱曾的《读书敏求记》、何焯的《义门读书记》、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朱绪曾的《开有益斋读书志》和陈澧的《东塾读书记》等系较著名者。其中除《读书敏求记》为钱氏自藏的善本题跋集外,其他则多为学术札记一类。清后期读书志(为行文方便,以下以此代称读书记、读书志)因受时代影响,在继承前代读书志、读书记基础上,又呈现出新的特点,朱绪曾《开有益斋读书志》将藏读结合,寓读于藏,堪为这一时期读书志的范例之一。是书历经十三寒暑“随得辄记”而成,后因清末战乱而遭散佚。绪曾子桂模幸得部分佚稿,在友人的帮助下补正校订,终成《读书志》六卷,《续志》一卷,并由翁氏茹古阁刻成保存至今。笔者认为其书具有较高的价值,有以下几方面:1.目录体制。属于无小序有解题的读书札记体的解题目录,虽然与传统的书目体制不尽相同,但采用叙录体的解题,内容全面详实,突出考证,学术价值不容忽视。2.藏书方面的独到见解。版本上包括了宋元本、明本、《永乐大典》辑本、优于《四库》本和《四库》未见本;不仅著录了很多地方文献尤其是金陵桑梓文献,而且地域上突破了国家界限,还有高丽、越南等域外文献;时代上少局限,保存了很多当代人著作。3.解题内容全面。包括了介绍考证作者、卷数分合变化、版本差异;叙述学术源流;校勘古籍字句篇章的错误;辑佚校刻古籍。将目录编制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了一起,提高了此书的文献研究价值。4.求真笃实。受乾嘉考据学的影响,始终将考据运用于目录的编纂过程中。5.经世致用。此志中收录了不少地理方面的著作,并且亲自考察撰写了《昌国典咏》一书,切实地将治学与现实政治联系起来。此五点虽论者已有所涉及,然尚不全面明了,有必要予以进一步的探究考察。第一章结合清后期几部读书志的特点总结出读书志体目录学著作的体制、体例及分类情况,指出朱志与其他读书志在全书组织形式和目录著录方法上的不同;以《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法为标准,分析指出朱志在分类上的不同之处。第二章对朱绪曾本人的家世、生平、著作等做一介绍。通过对《读书志》本身所反映的朱氏藏书特点与清代中后期整体藏书特点及当时其他著名藏书家藏书特点的比较,归纳总结出朱氏藏书的特殊之处;对《读书志》在目录学、校勘学和版本学三个主要方面的成就做一深入分析和概括,以明确其文献学价值。同时指出它在认识和考证上的不足。第三章首先总结出《读书志》在文献学、史料学方面的学术价值。其次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学术背景,对朱氏的学术特色予以总结。最后对全文做一总论,希望能够补前人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