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一类生产与使用量最大的人工合成化合物之一。作为增塑剂,广泛应用于多种材料与产品中,包括聚氯乙烯(PVC)产品、建筑材料、家具、个人护理品与化妆品、医疗器械、儿童玩具等。PAEs具有内分泌干扰毒性与生殖发育毒性,产品中的PAEs释放到周围环境中,通过呼吸吸入、口入与皮肤吸收等路径,进入人体内,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众所周知,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易受到PAEs的侵害。婴儿在室内的停留时间高达95%以上,婴儿家庭往往比其他家庭有更多的潜在PAEs污染源,如塑料产品、防摔泡沫垫等,这些都有可能会增加婴儿生活环境中PAEs的浓度水平。目前,对于PAEs进入人体内的研究主要以普通人群的饮食与生活等习惯为主,且暴露路径不够全面,由于婴儿的食物比较单一、活动范围有限,一般的路径研究不适用于婴儿。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婴儿生活环境中PAEs的污染情况,以及婴儿周围潜在PAEs污染源对婴儿的健康影响,本研究选取了哈尔滨市25名3~6个月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婴儿家庭环境样品,研究了6种常见的PAEs的污染特征与尘-气、膜-气分配规律。同时,结合采集的婴儿潜在PAEs暴露源样品(母乳、婴儿配方奶粉、饮用水、药物、婴儿棉质衣物与婴儿爽身粉),与婴儿排泄物(尿液与粪便)中PAEs及其代谢物的浓度水平,进行了基于不同介质与不同暴露路径的婴儿体内PAEs的暴露量研究。通过对婴儿家庭环境中PAEs的测定,发现婴儿生活的室内环境中均有PAEs的检出,说明PAEs的污染非常广泛。室内空气(气相+颗粒相)、灰尘与玻璃有机膜中6种PAEs的总浓度中值分别为1090 ng/m3、440μg/g与168μg/m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是室内环境中最主要的PAE物质。研究室内环境中PAEs的尘-气分配与膜-气分配规律,发现较平衡态理论,本研究结果更符合恒稳态理论,并将其推广至室内环境中其他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如多环芳烃(PAHs)、多溴联苯醚(PBDEs)与有机磷酸酯(OPEs)等。当辛醇-气分配系数(logKOA)大于11.5时,室内环境中SVOCs的尘-气分配处于最大分配系数域,尘-气分配系数(logKD)变为常数-2.62;当logKOA>11.8时,膜-气分配处于最大分配系数域,膜-气分配系数(logKF)为常数-1.55。同时,当logKOA<10.4或logKOA>11.8时,室内空气、灰尘与玻璃有机膜中SVOCs的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通过对婴儿潜在PAEs暴露源(母乳、婴儿配方奶粉、饮用水、药物、婴儿棉质衣物与婴儿爽身粉)与婴儿排泄物(尿液与粪便)中PAEs及其代谢物的测定,发现PAEs或其代谢物在这些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基于不同介质与暴露路径婴儿体内PAEs的暴露分析表明,外暴露路径中,母乳是婴儿体内最主要的PAEs暴露源,其次为室内环境;3种暴露路径中,口入是PAEs进入婴儿体内的最主要路径,其次是皮肤吸收。通过比较不同内暴露路径,发现尿液是婴儿体内PAEs排出体内的主要路径。在内外暴露比较中,发现经外暴露路径的日摄入量大于经尿液与粪便路径的日排泄量,表明婴儿体内仍残留一部分PAEs及其代谢物。基于外暴露路径与fue值校正的尿液路径的比值中位数分析,本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DBP与DEHP可认为已达到质量平衡,说明本研究已充分考虑到了DEP、DBP与DEHP进入婴儿体内的所有路径。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已研究结果,将大气中PBDEs的气-粒分配恒稳态模型,扩展并应用到了室内环境中PAEs,乃至其他SVOCs的尘-气分配与膜-气分配研究中。同时,基于婴儿潜在PAEs的暴露源,以及婴儿排泄物中PAEs及其代谢物的测定数据,首次全面系统的分析了PAEs进出婴儿体内的暴露路径。本研究结果可为将来研究类似低挥发亲脂性、易于代谢的内分泌干扰物进入人体路径提供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