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群系指一些相关企业在某一特定区域通过集聚成群而不断提升企业及产业整体竞争力的现象及其过程。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加快的趋势下,国家竞争和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其竞争优势越来越依赖于产业的创新能力。产业集群这一独特现象成为国内外理论研究的热点。 从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相关研究尚未把“模式”这个点深入下去。现有的关于集群模式的研究大多是在研究集群的形成和优势之前,对集群做一个简单的分类,一并纳入概念的范畴。国外关于集群模式的研究以彼得·克罗林格等学者为代表,他将产业集群划分为意大利式产业集群、卫星式产业集群和轴轮式产业集群。这种划分已经开始着眼于集群内的市场结构,但仍不够全面和具体。 形成产业集群的内在因素可归纳为:自然资源条件、供应市场与销售市场的外在拉动、降低生产成本的内在推动、地方政府的导向、服务和科研环境的改进、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技术与知识的转移。从集群内部的市场结构角度对产业集群进行模式划分,可以将产业集群划分为零星式、网络式、轴轮式、多核式以及混合式五种模式。不同模式对集群发展的影响主要缘于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鉴各家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实践,对集群的模式进行了归纳分类和定义,并对各种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零星式集群“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的典型表现就是“柠檬市场”和公共资源的过度利用问题;网络式集群存在着资产专用性、网络的稳定性和集群发展以及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轴轮式集群存在着集群缺乏应对外界环境的灵活性、小企业的被动局面以及同类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竞争问题;多核式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核心企业过度竞争、资源配置的低效以及集群的“离心力”问题。 基于对产业集群不同模式的分析,本文指出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是:解决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