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印刷方式具有低成本,环境污染小,可生产柔性产品等优点,被看作是下一代电子设备生产技术.凹版胶印因其印刷速度和印刷的膜层厚度等几个方面的优势,使其具有成为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性能稳定的印刷电子产品印刷方式的潜力.本课题详细地分析了凹版胶印流程,研究了凹版、印刷速度、橡皮布、滚筒半径、油墨流动等对于印刷质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在印刷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如何获得尽可能高的油墨转移率,保证印量,降低方阻是获得高质量产品的关键.此前,凹版胶印油墨转移过程研究使用的油墨大多当作牛顿流体,而实际中的油墨为非牛顿流体.本课题针对油墨从凹版到橡皮布和从橡皮布到凹版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来描述凹版胶印过程中非牛顿流体油墨的转移.本课题使用Carreau模型来描述非牛顿流体油墨的剪切稀化效应.为了使数值模拟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本课题利用实验来确定Carreau模型中特征时间长度λ和幂律指数n的值.在模拟凹版胶印油墨转移过程时,使用VOF方法来模拟真实的油墨在两平行板间及平板和梯形槽间的拉伸和断裂过程.使用两平板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当使用有剪切稀化效应的非牛顿流体油墨时,卫星液滴的数量会增加.随着上板接触角的增大,油墨转移率先增大,到达极大值后逐渐下降.下板接触角对油墨转移的影响与之类似.重力对于油墨转移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当使用不同的上板移动速度来进行模拟时,发现速度的增大会引起油墨转移率下降,从而对于凹版胶印造成不利影响.使用平板和梯形槽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随着网穴深度的增大,卫星液滴的体积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油墨转移率随着网穴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研究油墨与平板接触角α与油墨转移率关系时,发现除了α=90°时,其他情况下都产生了卫星液滴.随着平板接触角的增加,油墨转移率随之减小.油墨的转移率随油墨与梯形槽壁的接触角β的增加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