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以可视化的形式把知识和图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可以真实还原学生大脑思考的全过程,展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结果。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把数学知识条理化、直观化,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基于此,本研究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展开研究。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在理论层面主要阐述了思维导图的内涵特征,将建构主义理论、知识可视化理论作为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在关联,提出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为趣味性、结构性、过程性、发展性原则,并从应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四个方面构建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以H大学附属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活动为案例,从教学准备、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方面进行实践样态的描述,总结了数学教师实践应用的经验特色:分年级段区分应用侧重点、针对不同内容探索应用方式、创设情境增强应用的趣味性、进行作品展示提升应用效果。但对照理论研究的内容,数学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存在着教学目标的落实存在偏差、教学过程容易形式化、教学结果反思不足、教学评价开展简单化等问题,影响着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层推进,这正是由于数学教师观念和能力的制约、小学生思维水平的限制、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引领不足等原因导致的。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本研究提出改善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主要从教师应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力、学生应提高思维导图应用的主动性、学校要重视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以及优化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活动来进一步提高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改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状况,促进思维导图的合理化实施,把思维导图放置于教学手段之中,反思其独特优势及不足,明确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定位。同时,展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未来走向:融合数学学科的本体属性、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层价值、彰显应用的适切性和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