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A MeV 12C诱发C靶核反应碎裂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b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CR-39塑料蚀刻径迹探测器对最高能量290 A MeV12C诱发C靶核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束流到达四个靶上的能量分别为280 A MeV、267 A MeV、254 A MeV和241 AMeV。通过统计束流通过各个靶后12C的碎裂个数和未碎裂的个数,计算出12C离子与C靶核反应射弹碎裂电荷变化反应总截面、射弹碎片产生分截面、初级束流粒子散射角和次级粒子发射角,得到每种能量下的初级粒子散射角和次级粒子发射角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射弹碎裂电荷变化反应总截面和Bradt-Peters半经验公式预言结果及其它相近能区实验结果一致,与束流能量没有明显依赖关系;射弹碎片产生分截面也与束流能量没有明显依赖关系;在一定的能量下,次级粒子角分布的峰值对应的角度大于初级粒子角分布峰值对应的角度;能量越低,碎片角分布的峰值对应的角度越大。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能量下,次级粒子的发射角一般大于初级粒子散射角,而且次级粒子会发生大角度散射,而初级粒子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这些结果对重离子医学诊断及肿瘤治疗、辐射防护、银河宇宙射线传播及演化模型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光学信息处理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并行性及装置简单等优点,并且信息可以被隐藏在诸如相位或空间频率等多种参数中,因此利用光学信息处理对光学图像进行安全加密是一种行之有
在基底上高度有序生长的ZnO纳米棒阵列用在短波激光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器件中,在提高器件性能方面有很广阔的前景,因而在固态基底上生长有序ZnO纳米棒阵列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中,我们将采用两步法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原位生长有序ZnO纳米棒阵列薄膜。首先在透明导电玻璃上沉积一层ZnO纳米晶薄膜,作为晶种面,然后采用化学溶液法在晶种面上生长ZnO纳米棒阵列膜。通过研究ZnO纳米晶薄膜对ZnO纳米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在ZnO半导体中引入磁性过渡金属元素Co,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揭示出稀磁半导体中铁磁性的起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稀磁半
本文主要研究正三角形腔中、垂直弹性界面腔中及谐振子势场中氢负离子的光剥离过程,并分别对量子结果和闭合轨道理论结果进行比较。文章中的截面均表示氢负离子的光剥离截面。
近年来,由于Al掺杂ZnO薄膜具有与ITO薄膜相比拟的光电性能,又因其原料丰富、价格低廉以及在氢等离子体环境下稳定等优点,已经成为透明导电薄膜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热点之一。将表面织构后的ZnO:Al(AZO)薄膜代替SnO_2薄膜作为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此本文分别利用直流脉冲反应磁控溅射(DCP-sputtering)和直流磁控反应溅射(DC-sputtering)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