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布氏白粉菌(Bgt,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侵染而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广大麦区常见的重要病害,严重制约了小麦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改良。挖掘白粉病抗性新基因,培育和种植具白粉病抗性的小麦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本课题组通过染色体工程和远缘杂交等方式创制了一批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材料,经过初步的白粉病抗性鉴定,筛选出5个抗性材料
【基金项目】
:
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基金(编号:2019DLNY04-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布氏白粉菌(Bgt,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侵染而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广大麦区常见的重要病害,严重制约了小麦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改良。挖掘白粉病抗性新基因,培育和种植具白粉病抗性的小麦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本课题组通过染色体工程和远缘杂交等方式创制了一批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材料,经过初步的白粉病抗性鉴定,筛选出5个抗性材料,其中编号为H5-5-4-2-2-2和H3-5-9-3-1-4的衍生后代材料对白粉病抗性表现优异。以这两份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细胞学、分子标记等方法确定H5-5-4-2-2-2和H3-5-9-3-1-4的遗传构成,明确有无外源染色体片段的导入,并对外源染色体和外源基因进行初步的归属和定位分析;构建了H3-5-9-3-1-4×铭贤169的F2分离群体及F2:3群体,采用BSA法建立感病池和抗病池,进行SSR分子标记筛选和660K SNP芯片扫描,根据筛选结果利用连锁分子标记对H3-5-9-3-1-4的白粉病抗性基因进行初步定位。本试验的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白粉菌株E09对5份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材料、华山新麦草及其小麦亲本7182、感病对照铭贤169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显示H5-5-4-2-2-2和H3-5-9-3-1-4与其野生亲本华山新麦草在两个时期所呈现的白粉病抗性相似,均免疫或高抗白粉病菌,而H18-1-3-1-6-2和H30-4-4-1-6-2则表现为苗期中感白粉病而成株期高抗,H30-2-3-1-1则表现为苗期高感而成株期中感白粉病。2.通过细胞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对H5-5-4-2-2-2和H3-5-9-3-1-4进行染色体数目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H5-5-4-2-2-2含有一对华山新麦草外源染色体和42条小麦染色体,并经EST-STS分子标记分析,表明附加的外源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第一同源群有部分同源群关系,确定H5-5-4-2-2-2为小麦-华山新麦草1Ns二体附加系;H3-5-9-3-1-4的根尖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GISH鉴定并未观察到明显的荧光杂交信号,其原因可能是导入外源片段过小;结合SSR标记分析及抗病鉴定结果,推测H3-5-9-3-1-4为小麦-华山新麦草渐渗系。3.利用白粉菌株E09对H3-5-9-3-1-4×铭贤169的F1、F2群体及其F2:3家系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其F1所有单株均免疫白粉病,F2群体以及F2:3家系发生性状分离,其抗、感分离比均符合3:1的理论比值,而F2:3家系中纯合抗病、杂合抗病与感病的比例符合1:2:1,推测渐渗系H3-5-9-3-1-4中的白粉病抗性基因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并暂命名为Pm H3-5-9-3-1-4。4.通过集群分离分析法(BSA)构建抗感池,进行SSR标记筛选及660K SNP芯片扫描。以SSR标记初步筛选抗、感病亲本和抗、感病池间的差异多态性,发现3A染色体上的Xbarc321具有显著多态性;根据660K SNP扫描结果,共检测到了1616个多态性SNP标记,其中3A染色体上存在较多的差异位点,达284个,并且多数富集于3AS的5-20c M区段内。5.根据目标区域选择合成SSR引物进行连锁分析,筛选到标记Xbarc310和Xbarc321与Pm H3-5-9-3-1-4紧密连锁,连锁顺序为Xbarc310-Pm H3-5-9-3-1-4-Xbarc321,连锁距离分别为7.5c M、3.2c M。因此Pm H3-5-9-3-1-4可能是一个3AS上新的抗白粉病基因。
其他文献
小麦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小麦生产安全长期以来受到各种真菌病害的威胁。茎基腐病(Crown rot,CR)和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均是由多种镰刀菌(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真菌病害,不仅会造成小麦产量的损失,还会使小麦品质下降。近年来,CR和FHB在我国小麦主产区发生比较普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安全。推广种植抗病品种是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2020年,全国范围内粮食种植面积为11677万公顷,粮食产量高达66949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为2338万公顷,产量为13425万吨。由此可见,小麦产量的生产安全在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小麦条锈菌是一种世界性真菌性气传病害,长期以来制约着全球小麦高产、稳产。栽培和种植抗病性和抗逆性品种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最经济、最绿色、最高效的方法。然而,由于条锈病菌的
烟草赤星病是烟草成熟期危害严重的叶部病害,由真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ies)Keissler引起,该病害潜伏期短,传播迅速,能造成烟草大面积发病。目前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杀菌剂为主,然而化学农药容易恶化土壤状况,造成环境污染,提高病原菌抗药性,且近年来,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越来越不理想。针对烟草赤星病的生物防治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对拮抗菌的筛选已经成为热点领
设计作为组合学中的重要分支,在编码理论、密码学、通信和统计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较低重量的线性码作为码理论重要的部分,也被广泛应用于秘密共享方案、鉴别代码、结合方案、数据存储系统及组合学等领域.众所周知,编码理论与设计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可以利用设计的关联矩阵生成任意有限域上的线性码;另一方面,在特定条件之下,也可以利用线性码和非线性码中具有固定汉明重量的全体码字的支撑来构造t-
油菜白粉病危害日趋严重,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是目前我国油菜的主栽品种,但其对白粉病抗性较弱;在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SAO TOME中发现一株开白花的植株,对白粉病近免疫,通过远缘杂交可将埃芥良好白粉病抗性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本文利用远缘杂交后代遗传多态性分析、病原菌及叶片细胞学观察、抗病基因定量PCR检测、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等方法,对甘蓝型油
寄生蜂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因子,在实际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寄生蜂-寄主-病原微生物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可为构建害虫生态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此外,了解寄生蜂与寄主之间的化学通讯,促进寄生蜂对寄主的定位和寄生,可进一步提高寄生蜂在田间的应用效果。为了探究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对健康和感染细菌的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选择,本文检测了
科学与工程中的许多问题,在数值离散之后都会转化为鞍点问题,如弹性力学问题,约束优化问题,最小二乘问题,计算流体力学以及Navier-Stokes方程等.由于鞍点问题的系数矩阵通常是大型稀疏的,利用迭代法求解大型稀疏鞍点问题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减少计算量.因此鞍点问题的迭代算法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运用Uzawa方法求解鞍点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主要研究求解鞍点问题的Uzawa型方法,首先,给
相依随机变量序列极限理论的研究是概率极限理论研究的必然.本文在得到了几类相依随机变量大偏差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它们的极限结果—不同形式的强大数定律.本文首先推导出了鞅差序列、φ-混合序列、p阶M-Z型随机变量序列和 NOD(negatively orthant dependent)序列的部分和序列在条件(?)E|Xi|p=O(n)下的大偏差.之后通过AANA序列的大偏差,结合随机变量序列的强大数
昆虫为固醇异养型的生物,只能依靠取食满足自身对于固醇营养的需求。植物中除游离固醇外,还有大量的固醇酯,然而,昆虫如何利用固醇酯仍不清楚。棉铃虫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本文以棉铃虫为研究对象,对其利用固醇酯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探究,并进一步对其利用固醇酯的相关基因进行挖掘和初步功能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生物学特性分析的方法,筛选得到棉铃虫可以利用并且对其生长发育无任何影响的固
旋转流体方程组作为描述大气和海洋大尺度流动的基本方程组在过去的几十年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两类时间分数阶旋转流体方程组解的整体存在性.具体地,借助于Littlewood-Paley理论、半群理论以及Mittag-Leffler算子族的基本性质,通过在Coriolis力的色散效应和Laplacian耗散的光滑化效应之间建立新的平衡,分别建立了时间分数阶三维旋转Navier-Stokes方程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