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招生的逐年扩大,一方面使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使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对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认为贫困大学生,与其他同学相比,在具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坚韧不拨等优点的同时,由于贫困,而使具有生理成熟心理不成熟大学生普遍特点的贫困生,更易产生盲目自卑、过度自尊、焦虑而出现诸如内在的自卑心理与外在的自尊行为矛盾而致的言行不一致、人际交往、社会交往能力差、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等特点。导致大学生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收费制度的改革;农村人口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和城市下岗职工收入下降;国营企业改革,下岗工人增多;自然灾害造成许多家庭一下子从衣食无忧陷入贫困的境地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宏观层面的;家庭遭遇突然变故陷入贫困、父母或兄弟姐妹体弱多病、单亲或孤儿家庭、家庭中有多子女同时求学等微观层面的。目前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是来自国家的支持、社会的支持和个人的支持。现有的社会支持体系的确在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其缺陷仍然不可忽视,如经济支持的力度不足、忽视社会支持的负功能、忽视情感支持、缺乏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不同社会支持者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等。构建社会支持主体多元化,方式合理化、管理机构专业化是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一个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