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来蒙古人与其他世界民族一样,基于不懈努力和勇于探索发现,给人类文明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简单的推测来源于古老无知的判断,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界事物的开始。从现象到本质,从零星片面的认识到反复论证得出科学结果的高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所有这些先人智慧和成果以口头和文字的形式传承至今。蒙古地区几乎无一例外地采摘使用野果。这与蒙古地区自然生态所养育出的可采摘野果息息相关。在我国的杭盖、肯特、库苏古尔山脉和森林地带,人们采摘蔓越莓、小檗、醋栗、茅藤子、复盆子、红醋栗、山楂、草莓、稠李、杜李、沙棘等果实,在戈壁地区,人们在秋季野外放牧时采摘食用小刺,小檗等野果,并带回家短期保存食用。现在,人工种植的果类逐渐满足了以往的采摘野果用于生活的需求。伴随着种植业的发展,人们对野果的保护意识和重视的程度降低了,甚至对野果的基本用途和分布情况等基本常识都很匮乏。因此,本论文对蒙古国使用野果历史和现状、分布和种类、科学名称等与内蒙古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从此项研究情况来看,在蒙古国生长的30种野果有8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地区从未发现。其中包括枸杞、皂李子、刺小檗、红醋栗、黑醋栗、高醋栗、西伯利亚醋栗等。这些植物分布在蒙古国杭盖、肯特、库苏古尔等蒙古和达斡尔人居住的省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生长的48种野果中有在蒙古国从未发现的28种野果。其中包括青梨、鸡麻爪、蓍状艾菊、匙叶小檗、鄂尔多斯小檗、细叶小檗等28种野果。研究结果发现,在内蒙古地区生长的野果种类多余蒙古国地区生长的野果种类,并且这些野果大多属于草原型。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有相同种类的一部分野果,但是在用途上是有区别的,在蒙古国,这些野果只用于药物,不当食物。例如,黑果枸杞、蒙古沙拐枣、沙棘玫、高雅一乌混一少布特日等8中植物不直接用作食物。这些植物大多分布在蒙古国戈壁草原地区。研究工作也包括了这些野果的民间名称及错误使用其科学术语方面进行了纠正。蒙古人历来命名野果时根据其外表、生长地点、味道,并结合自己的智慧。这些名称沿用至今。比如:说高醋栗、红醋栗、黑醋栗、阿尔泰-达兰哈利苏的时候知道的人甚少,但如果说乌合锐恩怒德(茅藤子)、哈达(醋栗)、乌拉拉基嘎纳(红醋栗)、超恁额勒格(老鹳眼树)时人们很容易想起这些可口的野果。这项研究工作,从2014年7月24日开始至8月5日,作者先后在蒙古国东方省的白彦东、巴彦乌拉,肯特省达达勒、本得尔,中央省扎尔嘎朗图等苏木进行田野调查。本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上述方法的使用旨在获得有关野果的采摘时间、储备、和使用方法精确的信息。这项研究过程也涉及乌兰巴托的市民。跟乌兰巴托市民相比,这些省份的人对野果的认识和使用更深入和广泛,他们加工自给的同时销售很多野果。具体来讲,加工成熟食(煮熟的)、饮料、果汁、酒、布斯木格等产品以外,与奶皮、油、黄油渣子、奶油、酥油、乳酪一起搅拌食用。野果和果浆与其它自然生长植物相比,包含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等营养因素。汁液有助人体消化系统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