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是一种全化学合成的广谱抗生素,因价格比疗效相当的抗生素低廉、半衰期较长和性能稳定等优点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且在2019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FQs也作为使用率最高的抗生素被广泛用于临床抗感染。其中,环丙沙星(CIP)又是FQs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抗生素之一。CIP作为人畜通用药也可用于治疗动物疾病,其常作为预防性的药物被添加在牲畜饲料中,而此类抗生素在加工动物食品中的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是一种全化学合成的广谱抗生素,因价格比疗效相当的抗生素低廉、半衰期较长和性能稳定等优点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且在2019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FQs也作为使用率最高的抗生素被广泛用于临床抗感染。其中,环丙沙星(CIP)又是FQs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抗生素之一。CIP作为人畜通用药也可用于治疗动物疾病,其常作为预防性的药物被添加在牲畜饲料中,而此类抗生素在加工动物食品中的残留可能导致蓄积性毒性,这也是它被视为需要重点监测的抗生素的原因之一,所以实现CIP的痕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传感器是一种能监测被测物的信息,并能将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为光信号或其他形式信号的检测装置,荧光传感器和电化学传感器是其中最常见的两种传感器检测技术。荧光传感器的原理是利用待测物可以吸收可见光或紫外光引起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在被激发到较高的电子能态后,再以辐射跃迁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回到基态从而产生荧光的特性。电化学传感器则是基于产生或消耗电子的反应,将待测物的化学能量转化为电能量再进行检测的技术。两种传感器都具有成本低廉、多数情况下原理简单可靠和高灵敏等优点,从而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以及食品安全评价等领域得到极大的关注。DNA Walker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生物传感领域的高效检测手段,是一种可以由多种动力驱动的DNA纳米装置,其原理类似自然驱动蛋白的运动。随着生物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基于适配体(Aptamer)的传感器和DNA Walker的联用对抗生素在人体和环境中的残留检测逐渐变得尤为重要。在本论文中,我们将荧光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DNA Walker、纳米技术和药物分析结合,从基底材料制备、荧光和电化学传感平台的构建及传感平台在实际人血清样品中的环丙沙星检测等方面,展开完整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基于环丙沙星适配体的高选择性,构建催化发卡式循环反应(CHC)从而实现特异性的环丙沙星捕获。再利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作为修饰剂,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的Au NPs通过静电吸附的方式负载上羧基化的Fe3O4磁球,通过适配体末端的巯基和Au之间的化学键连接,完成三维球形生物探针的合成。基于Fe3O4磁球表面的Au NPs为适配体提供的大量活性位点,在Exo Ⅲ的协助下触发了DNA walking machine(DWM),所构建的DNA Walker荧光传感器在1 n M-10 n M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其检出限为0.30 n M。2.在荧光传感器二重放大的基础上,将设计的颈环探针通过Au-S键修饰到金电极表面,该探针包含一段可以特异性捕获血红素的适配体序列。接着将上述荧光反应最后得到的信号链引入电极表面,电极表面的颈环探针打开颈环结构与信号链结合形成双链。然后,在Exo Ⅲ的作用下,形成的双链结构被消解并重新释放信号链,使其再次参与到双链形成-消解的循环体系,由此实现电化学信号循环放大反应(ESCA),最后电极表面留下大量血红素适配体。在引入血红素后,血红素适配体和血红素结合,形成有仿辣根过氧化酶功能的脱氧核酶(DNAzyme):G-四联体/血红素复合物。该脱氧核酶可以还原双氧水(H2O2)得到强烈电信号,检测信号得到进一步放大,从而实现电化学检测。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器在25 p M-20 n M范围内与环丙沙星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8 p M,实现对环丙沙星的循环放大检测,同时可实现实际血清样品中环丙沙星的灵敏快速检测。
其他文献
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一种抗肿瘤类抗生素,抗瘤谱广,可用于乳腺癌、肝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然而,由于DOX对肿瘤细胞缺乏靶向性,其进入血液循环后非特异性分布的特点造成了许多不良反应,如心脏毒性、骨髓抑制、粘膜炎和脱发等限制了DOX的临床应用。光疗法是一种用于肿瘤治疗的新型手段,由于其精准治疗、非侵入性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课题以DOX为模型药物,人血清白蛋白(Human
红景天苷是传统藏药红景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疲劳、抗氧化等诸多药理活性。红景天苷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红景天的提取,但红景天的生长环境恶劣和生长缓慢是限制其储量的重要因素,红景天苷具有诸多的药理活性,鉴于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开拓红景天苷其它来源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化学合成是一个有效途径。目前关于全合成红景天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和合成等方面,在质量研究方面报道较少,因此本论文就全合成红景天苷进行了全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滑膜增生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引起患者关节的剧烈疼痛、肿胀、僵硬,甚至会影响其正常活动及日常生活质量。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0.5-1.0%的人口患有RA,其中约三分之一的人可能在20年内致残。若不重视RA的发病并采取系列手段预防或治疗,很可能会引起RA严重恶化并造成进行性残疾和高昂的社会经济负担。现今,RA的治疗药
中药提取物由于其成分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大,并且其中许多成分溶解性不好,故限制了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与发展。而指纹图谱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能对中药提取物内在化学成分进行综合评价和整体质量的全面控制,突出中药提取物的完整面貌。纳米乳能够增加中药提取物中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并且可以提高药物贮存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延长作用时间,发挥缓释、靶向等优点。因此,本课题结合指纹图谱技术,并参考药典标准,建立了一种甘草
目的:对上市品种“坤宁颗粒”进行工艺及质量再评价研究,主要包括药效物质基础再评价研究、提取工艺再评价研究、质量标准再评价研究、代谢组学再评价研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HPLC-Q-TOFMS/MS)对坤宁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网络药理学对质谱所得成分进行交互分析,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其治疗功能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关键成分;采用血液凝固法及纤维蛋白原平板法测定坤宁颗
c-MYC G-四链体(G-quadruplex,G4)是一种主要分布于启动子区域的特殊DNA,能够影响生物体的转录调控过程,与癌症相关度较高。但c-MYC蛋白缺少明确的靶点,所以通过小分子稳定G-四链体来间接调控原癌基因的表达具备重要生物学意义。索拉非尼(Sorafenib,Sor)是经欧盟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和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单药治疗药物。但临床使用中发现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抗肿瘤活性,
抗生素因其对细菌和真菌感染的良好治疗效果而被广泛用于人类及畜禽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时在现代畜牧业中被大量用作促生长剂来降低生产成本,其大规模不规范使用将加速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为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潜在危害。因此,开发抗生素快速检测方法指导抗生素合理使用至关重要,但由于实际样品基质复杂、抗生素含量低且干扰组分较多,往往需要进行复杂的样品前处理,从而导致依靠传统检测技术的抗生素检测流程耗时费力
目的:对川贝母茎叶及其药渣进行探索研究,明确其所含化学成分,探索其功效,建立其质量标准,为川贝母茎叶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UPLC-MS/MS方法检测川贝母茎叶及鳞茎中的化学成分,比较两者化学成分的相似性,推测川贝母茎叶的功效。选择两者有代表性的30个共有化学成分,以网络药理学为指导,研究川贝母茎叶对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作用靶点及其机制,并采用动物试验对其药效进行验证。2.
吲哚布芬(Indobufen)是安全性和可逆性有效结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用于治疗各种心血管病变、血脂代谢障碍、静脉血栓形成和糖尿病等疾病。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国内外药典均未将该品种收载于药典中。仅在我国有相应的注册标准,标准号为WS1-(X-069)-2006Z-2021,此标准已不满足当前药品监管严格把控的新要求。因此本课题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ICH相关指导原则为准则,对吲哚布芬原料药进行全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死亡率高,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内皮糖萼是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多糖复合结构,它不仅是血管壁的选择性通透性屏障,还能限制血细胞与内皮细胞的接触,维持血管内皮的正常微环境。内皮糖萼的破坏会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肺水肿,促进急性肺损伤的发生与发展。在研究中,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以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