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群技术的新一代仿真系统架构设计和任务调度方法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tti_sq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信仿真系统中的仿真任务是一个CPU密集型的任务,当同时使用仿真系统的用户较多,并发进行的仿真量较大时,会对硬件的要求较高。为了满足仿真任务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一般有纵向扩展和横向扩展两种方式。纵向扩展即提高单台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但该方式所提高的计算能力受限于计算机硬件发展水平,且性价比低。横向扩展即使用多台服务器连成一体构成集群,以此向外提供计算服务,性价比相对较高。基于集群的新一代仿真系统可以方便地进行横向扩展以满足对计算能力的需求。本文首先给出了集群系统的架构设计、功能模块、信息交互时序的详细设计,描述了如何构建一个可以提供高计算能力的通信仿真集群系统,之后对集群系统的核心内容:负载预测和任务调度方法展开研究。系统的横向扩展可以提高计算能力,并降低整个系统的硬件成本。但随之也出现了集群中节点资源利用不均衡的问题。集群的负载均衡问题直接影响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的响应能力,因此使用有效的任务调度策略以保证集群的负载均衡具有重要的意义。负载均衡的实现离不开负载监测作作为作为基础,系统的负载监测具有多项监测指标,为了将负载情况有效地应用到负载均衡的调度算法中,需要将多项监测指标融合为单一值。同时如何设计高效合理的负载监测周期也将影响到监测自身对节点的资源消耗和节点之间传输数据量的大小,最终关乎整个集群系统的对外服务能力。本文对上述监测问题给出了有效的方法。一般的负载均衡调度策略是根据节点的实时负载情况进行请求的调度分配或对任务在节点间进行迁移。本文的通信仿真任务的运行时间较长,且运行时不同阶段对系统产生的负载情况也不相同,这使得根据实时负载进行请求时的均衡调度难以保证节点在任务实际运行中的负载均衡;通信仿真系统只提供仿真的功能,其功能单一性和不可中断性使得无法使用服务迁移的方法来保证负载均衡。为此本文设计了基于运行时间预测和负载预测的调度方法。使用机器学习中的回归模型,利用系统的配置参数作作为作为特征向量,对运行时间和负载进行预测。在任务调度时基于预测数据设计了负载窗口叠加的调度策略,即使任务产生的负载随着运行时间不断波动也能保证系统的负载均衡。集群扩展时,异构节点的加入使得系统需要为新增的节点产生大量种子集以生成不同的预测公式,增加了集群扩展的复杂性,本文提出的异构节点的归一化方法使得预测公式只需要基于某一特定节点产生即可。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虽然光作为传递载体在高速大容量信息传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传统光子器件由于衍射极限的存在使其在性能和尺寸方面都已不能满足当下人们
C3位含有四取代碳立体中心的3,3’-二取代氧化吲哚骨架是许多生物活性分子和天然产物中常见的结构单元。利用C3-单取代氧化吲哚作为亲核试剂在氧化吲哚骨架中构建手性季碳中
偶氮染料废水色度深、水量大、分布面广、水质变化大、有机毒物含量高、难生物降解,是很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现有的生物处理方法大多存在处理效率低、剩余污泥量大、水处理药
本论文以Ni2+掺杂ZnO-MgO-Al203-Si02(ZMAS)体系为研究对象,制备了以锌镁尖晶石固溶体为主晶相的透明微晶玻璃,研究了材料的热处理条件和光学性能。对CdO-MO-B2O3(M=Zn,Mg,Ni
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不仅可用于验证量子非局域性,同时也是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重要资源。多体和多能级量子纠缠具有丰富的结构特征,因而拥有一般的两体二
端部非重叠绕组的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Ironless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achine,ILPMLSM)因结构简单、推力波动小、响应速度快而广泛用于各种半导体设备、机床加工中心等精密加工场合,但推力密度低这一缺点同样明显。采用Halbach永磁阵列、非对称双层绕组的ILPMLSM(DWILPMLSM)不仅能够提高推力密度,而且也保持了结构简
移动应用会频繁使用用户的敏感信息,因此,Android设计者Google建议开发者在上传应用时发布隐私条例文档,使用户了解隐私信息如何被使用,从而更好的保护用户隐私。近期,许多研
目的:通过颅脑核磁共振体素形态学测量方法,分析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脑灰质体积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睡眠
目的:利用大鼠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系统,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观察非结合胆红素引起的神经细胞基因差异表达,揭示关键生物学过程或信号通路在胆红素脑病发病中的机理,丰富胆红素
目的通过探讨改进与标准的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对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今后临床上前列腺癌的外科治疗提供参考与经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