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氧化物和稀土铝石榴石纳米粉末的制备和发光性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te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首先给出新型功能材料的概念,然后着重阐述了光致发光的基本原理和三价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并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相关知识,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获得了颗粒度从3nm到40nm的一系列Lu2O3:RE纳米晶样品。采用多种手段分析了样品的结构特性。X-射线衍射谱(XRD)证实了燃烧法生长的样品全部具有立方相结构,随着样品颗粒度的减小,观察到了晶格软化的现象。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M),更准确地测量了小颗粒样品的晶粒尺寸,并直接观测到了小颗粒样品的微观结构特征:在晶核的外围包裹着大量的表面无序态。 通过拉曼散射谱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的晶格振动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纳米Lu2O3:RE的荧光特性表现出对样品颗粒度的极大依赖。最后,尝试了透明陶瓷的制备,将纳米粉末压片后进行高温烧结。   介绍了纳米Gd2O3:Eu的燃烧合成过程,通过控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比例,辅以适当的后期热处理,分别得到了纯净的立方相和单斜相Gd2O3:Eu纳米晶,二者的颗粒度均为40nm。利用类似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纳米Lu3Al5O12:RE样品,并对Eu3+和Tb3+掺杂的纳米LuAG的光谱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  
其他文献
二维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几何结构、新奇的光电特性以及在未来纳米器件和纳米技术中的巨大应用前景,自从诞生起就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理论设计、预测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结
掺杂的锰氧化物,常称为锰酸盐,显示了“庞”磁阻效应,由于它潜在的应用价值和丰富的相图,最近几年已成为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个焦点。理论和实验研究显示它的基态由于强烈的相分离
  本文搭建起仿真框架,简单的数据测试验证了仿真程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接着,在比较传统检测算法、PIC算法和SIC算法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算法,并从复杂度、误码率—信噪比
  这篇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非线性微分方程,第二部分是计算机模拟中的量子MonteCarlo方法.  首先介绍齐次平衡方法。通过此方法不仅可以得到方程的精确解,而且有可
本文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了Pb0.5Sr0.5TiO3(PST)单层膜,并以之为研究对象,对其与Ba0.5Sr0.5TiO3(BST)、Pb0.5Ba0.5TiO3(PBT)在铁电、介电、漏电等性质
最近三十年来,材料的光学非线性效应得到人们广泛关注。同时,测量材料光学非线性性质及大小的方法也得到了发展。通常测定材料的三阶极化率χ的方法包括:简并四波混频,近简并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