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项系统性评价及Meta分析旨在评价(牙合)垫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本项系统性评价及Meta分析依据PRISMA指南进行报道。检索以下四个数据库:美国医学索引数据库(Medline via Pubmed)、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eb of Science)、生物医学研究文献数据库(Embase)和摘要引文数据库(Scopus)。最后检索时间为2021年2月。本项目纳入标准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项系统性评价及Meta分析旨在评价(牙合)垫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本项系统性评价及Meta分析依据PRISMA指南进行报道。检索以下四个数据库:美国医学索引数据库(Medline via Pubmed)、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eb of Science)、生物医学研究文献数据库(Embase)和摘要引文数据库(Scopus)。最后检索时间为2021年2月。本项目纳入标准为:应用(牙合)垫治疗作为其中一个实验分组,且采用DC/TMD或RDC/TMD作为诊断标准的RCT。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估和Meta分析。结果:本项目最终纳入11项研究。受试者样本量在12至96名之间。受试者男性占比在0%至25%之间。平均随访时间为4个月,随访时间区间为1周至12个月。定性分析显示,在所有纳入研究中,(牙合)垫治疗对下颌运动具有明显改善作用。7项纳入研究中,(牙合)垫治疗对慢性疼痛及肌肉紧张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2项纳入研究中,(牙合)垫治疗对颞下颌关节弹响及关节绞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4项纳入研究中,(牙合)垫治疗对开口度、抑郁及焦虑情绪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定量分析(Meta分析)显示,(牙合)垫治疗对比患者教育治疗,在疼痛缓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70,95%CI(-4.06,0.66),P=0.16,I2=97%];(牙合)垫治疗对比物理治疗,在疼痛缓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7,95%CI(-0.52,0.37),P=0.75,I2=0%],在不良情绪缓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8,95%CI(-0.71,0.16),P=0.22,I2=0%]。结论:针对TMD患者,尤其是表现出下颌运动受限和疼痛症状的患者,(牙合)垫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案。同时,本项研究发现目前学术界尚缺乏关于TMD预后评价的标准指南或专家共识文件。
其他文献
在一般的线性模型或回归模型中,通常假定为方差齐性;但在实际研究中,如计量经济模型,该假设往往不成立,并且对于某些研究而言,进行异方差分析,了解影响异方差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都说明对异方差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基于鞅差散度可以度量条件均值的独立性这一特点,构造出两个约束优化问题,通过求解约束优化问题实现参数的估计,并且证明了参数估计的相合性与渐近正态性.传统估计方法可能对模型或
OSCC(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危害性大,是HNSCC(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发生率较高的肿瘤。本课题组前期对收集到的部分OSCC临床样本分别进行了外显子测序和转录组测序,发现在部分OSCC样本中存在FAT1基因突变及FAT1 mRNA表达上调的现象,这提示我们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断改善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社交媒体的出现使人类信息传播的过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并逐渐代替报纸、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在线社交网络的构建打破了线下社交圈的限制,实现了社交网络中用户跨时空的交流与沟通。早在19世纪后期,个体行为、态度等对他人产生影响的社会趋同现象就引起一些学者的高度关注,并提出了“社会传染”这一概念。20世纪50年代后,社会传染现
目的通过CB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锥体束CT)测量UCLP(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单侧唇腭裂)儿童健侧与患侧的IOF(Infraorbital Foramen,眶下孔)及IOC(Infraorbital Canal,眶下管)相关解剖数据,并与同龄健康儿童相比较,探究CLP(Cleft Lip and Palate
目的:对比研究磁伸缩工作尖不同工作角度及机械抛光方法对牙周炎患牙根面粗糙度及表面形态的影响,为临床牙周病治疗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选取10颗患有重度牙周炎而无法保留的离体牙(前牙/前磨牙)且其牙石分布相等的60个牙根面,根据不同治疗类型,随机分为G1(手工刮治)、G2(磁伸缩工作尖-0°)、G3(磁伸缩工作尖-15°)、G4(磁伸缩工作尖-30°)、G5(磁伸缩工作尖-45°)、G6(
目的1.观察乳兔原生破骨细胞及大鼠单核诱导破骨细胞(osteoclast)典型特点。2.探究体外环境下ZOL(zoledronic acid,唑来膦酸)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巨噬细胞(Macrophage),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分化的影响。3.探讨局部及全身运用唑来膦酸对SD大鼠骨缺损修复中成骨-破骨的影响方法:1.新生新西兰大白兔骨髓细胞培养法观察原生典型破骨细胞的形态
背景:口腔癌是一类发生于口腔的独特类型癌症,已被确定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口腔鳞状细胞癌约占口腔癌的90%。口腔癌的恶性程度高,患者5年平均生存率低于60%。口腔癌的治疗手段以手术疗法为主,原发灶的完整切除对肿瘤的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外科医生主要还是根据手术过程中对肿瘤的视诊及触诊来评估原发灶切除范围。虽然可以利用术中切缘冰冻病理对切缘进行评估,但术中冰冻病理只能研究切缘的一小部分,这容易
目的:褪黑素是主要由松果体产生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已有研究表明,褪黑素可以通过其受体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褪黑素的抗肝癌作用及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褪黑素受体及合成代谢基因(褪黑素相关基因)在肝癌中的异常表达,识别与肝癌发生和预后相关基因,为探索褪黑素抑制肝癌的具体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在三套肝癌数据集TCGA-LIHC、LIRI-JP和GSE14520中分别识别褪黑素相关基因在癌
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与识别的结果直接影响到雷达对抗情报的质量,近年来得到该领域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该技术的性能高低取决于两大核心要素,即识别特征参数和分类器。然而,由这两大核心要素构成的识别系统的效能却是不得而知的。因此,对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效能评估的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且具有实际意义的。鉴于现有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效能评估方法存在指标权重求解不合理、评估方法自身受限、决策风险高等普遍问题,本文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