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电子电器产品的更换速度也越来越快,尤其是手机等小型的电子产品,由于消费者对其款式和功能的不断追求,其更新换代速度远远超过其他电子电器类产品,与此同时,电子废弃物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加。电子废弃物不同于其他的固体废弃物,其中含有丰富的可再生利用资源,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并早已积极开展了研究。然而,我国在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出台的相关拆解补贴政策仅局限于“四机一脑”,从2016年3月起,废旧手机才被正式列入拆解补贴名录,但具体的补贴金额还没有公布,以至于全国各地目前尚未形成合法规范的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体系,如何实现电子废弃物高效的资源化回收处理,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兰州市废旧手机为对象,以废旧手机回收体系网络建设为研究重点,为兰州市乃至全国实现废旧手机资源化的绿色回收处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论文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上门走访等方式对兰州市目前废旧手机回收处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废旧手机回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兰州市目前在废旧手机回收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建立兰州市废旧手机回收网络体系提供依据。对废旧手机产生量进行准确地预测是建立回收网络体系的基础。论文首先对兰州市2003~2022年手机的年社会保有量、年销售量进行了预测,再通过手机的使用寿命等内容,分别采用了时间梯度模型﹑市场供给A模型﹑斯坦福(Stanford)模型,对兰州市废旧手机的产生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市场供给A模型与斯坦福(Stanford)模型的预测结果较为接近,到2022年,预测值分别为40.40万部、46.67万部,每年均以8%的速度增长,由于预测模型所选参数的不同,到2022年,时间梯度模型预测值为21.04万部,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无论采用哪种预测模型,兰州市废旧手机的产生量每年均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论文在回收网络体系的设计过程中,以循环经济理论下的废旧电子电器逆向物流模型构建为基础,提出了兰州市废旧手机回收体系的构成,即由回收站﹑中转站、拆解中心三部分构成,通过构建适合兰州市废旧手机回收的多位选址模型,对中转站进行了点位布置,并提出了回收方案及运行模式。最后通过对手机组成的分析,设计了兰州市废旧手机的拆解工艺流程,即采用人工拆解与机械拆解相辅的方式,主要通过预拆解、信息采集、拆解、破碎、分选几个步骤来对废旧手机进行拆解,并对废旧手机的各个不同部件包括外壳、液晶显示屏、印刷电路板、电池、充电器,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资源化处理;最后对废旧手机中所含的贵金属进行了分析,从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对兰州市废旧手机中贵金属的价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到2022年,所回收的废旧手机可提取贵金属的量达757.2千克,所产生的价值为4200多万,相当于节能265.2吨煤,减排716.04吨二氧化碳。无论从哪方面进行分析,废旧手机的回收都会产生巨大的价值,完全可以形成产业链,这对兰州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和经济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