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精准扶贫“扶智”、“扶志”的主要抓手,是增强贫困人口“造血”能力的必要工具。相比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除了能“扶智”、“扶志”还能“扶技”,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与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直接,且在受教育者年龄和对象方面更具开放性。贫困学生层面,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免费性和直面就业的实用性是实现求学、就业愿望的最佳选择;农民工层面,中等职业教育提供的技能培训,是传统农民工转变为新型农民工的必要条件;特色产业发展层面,中等职业教育的技术支持是农村特色产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甘肃省陇南市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的集中连片特困区秦巴山区,是甘肃省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市。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例,调查陇南市中等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及出现的问题比较有典型性,研究结果能为其他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提供借鉴。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到陇南市中等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基本做法是:驻村帮扶,推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开展新型农民工技能培训,增强贫困人口“造血”能力;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提升贫困人口技能学习积极性;利用东部发达城市资源,拓宽脱贫渠道;通过勤工助学、筹措爱心资金增加贫困学生生活费。取得的成效是:1.贫困生就业层面,贫困生对中等职业教育帮助就业的认可度高;贫困生失学人数减少就业机会增加;中职学校贫困生就业率显著提升;2.农民工技能培训层面,成功打造具有陇地特色的劳务品牌;电商培训遍市开花,农民工开启自主创业之路;“苦力工”成功升级“技术工”;3.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层面,特色种植业收益明显;“陇南模式”成功拓展产品市场。陇南市中等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策宣传不到位,扶持对象不精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背离现实所需;缺乏创新、优质的中职教师队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难以有效运行;中等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资金投入不足;中等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运行机制不健全。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对策:加强精准扶贫的政策宣传,“精准”扶持对象;革新思想,制定符合现实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中职教师引进渠道,提高中职教师福利待遇;紧抓与东部发达城市的合作机会,共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资金投入;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