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依靠高要素投入实现了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依靠要素投入维持经济高增长变得不现实,转而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才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除依靠技术进步外,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也是重要手段。并且,随着多产品异质企业理论的发展,使得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可以深入到企业内部,Bernard等(2011)的研究提出企业内的资源配置效率可能比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更加重要,而现有文献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还较少。此外,中国存在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是中国不容忽视的重要经济环境。因此,本文基于多产品异质企业贸易理论,使用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结合融资约束这一突出的中国经济语境,重点探讨多产品企业的出口如何通过调整不同产品的成本加成率,从而影响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以及融资约束对出口的企业内资源配置效应的抑制作用。
首先,本文详细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通过对中国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现状的统计,发现中国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并未随着出口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因而可能确实存在某些抑制出口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调整的因素,而融资约束是中国不容忽视的重要经济环境,因此从融资约束的视角探究出口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可以为改善中国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可能性途径。然后,对与本文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指出本文所研究主题确是目前文献中的缺口。接着,介绍本文数据来源及处理过程,设计本文的实证计量模型,测算模型中所需要的变量,并进行实证检验,包括:基准检验结果与分析、内生性检验、异质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最后,对本文所研究问题进行机制检验,由于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受到生存产品规模调整和产品进入、退出行为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探究出口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以及融资约束对出口的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
结果显示:第一,多产品企业的出口显著提高了产品成本加成率,并且对非核心产品成本加成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核心产品,这有利于缩小核心与非核心产品成本加成率的差距,从而优化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第二,融资约束显著抑制了出口对产品成本加成率的调整作用,从而阻碍了出口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第三,上述两条结论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地区企业、不同贸易形式企业、不同要素密集型企业以及不同规模企业中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出口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分别高于国有企业、中西部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融资约束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一般贸易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分别强于国有企业、东部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第四,在动态机制检验中,出口主要通过影响产品的进入行为改善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融资约束对出口的企业内资源配置效应的抑制作用是通过阻碍出口对产品进入行为的调整实现的。第五,在静态机制检验中,出口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主要是通过边际成本渠道和质量升级渠道实现的;融资约束对出口的企业内资源配置效应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出口对边际成本的降低作用实现的。
上述结论表明出口是改善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而要更好的让出口的企业内资源配置效应发挥作用,缓解中国企业面临的严重的融资约束是关键,政府应当精准施策,建立完善和公平的金融市场,改善资本市场融资环境,更大效率发挥中国贸易自由化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中的作用,促进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路径转型升级。
本研究的创新点如下:第一,针对贸易与资源配置效率目前文献主要集中在行业层面,本研究深入企业内部,探究多产品企业的出口贸易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第二,结合中国融资约束这一最突出的制度问题,在产品层面分析融资约束如何通过影响企业出口对产品成本加成率的调整,从而抑制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第三,区分了生存产品规模调整和产品进入、退出行为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探究出口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和融资约束对出口的企业内资源配置效应的影响机制。
首先,本文详细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通过对中国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现状的统计,发现中国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并未随着出口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因而可能确实存在某些抑制出口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调整的因素,而融资约束是中国不容忽视的重要经济环境,因此从融资约束的视角探究出口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可以为改善中国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可能性途径。然后,对与本文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指出本文所研究主题确是目前文献中的缺口。接着,介绍本文数据来源及处理过程,设计本文的实证计量模型,测算模型中所需要的变量,并进行实证检验,包括:基准检验结果与分析、内生性检验、异质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最后,对本文所研究问题进行机制检验,由于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受到生存产品规模调整和产品进入、退出行为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探究出口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以及融资约束对出口的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
结果显示:第一,多产品企业的出口显著提高了产品成本加成率,并且对非核心产品成本加成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核心产品,这有利于缩小核心与非核心产品成本加成率的差距,从而优化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第二,融资约束显著抑制了出口对产品成本加成率的调整作用,从而阻碍了出口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第三,上述两条结论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地区企业、不同贸易形式企业、不同要素密集型企业以及不同规模企业中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出口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分别高于国有企业、中西部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融资约束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一般贸易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分别强于国有企业、东部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第四,在动态机制检验中,出口主要通过影响产品的进入行为改善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融资约束对出口的企业内资源配置效应的抑制作用是通过阻碍出口对产品进入行为的调整实现的。第五,在静态机制检验中,出口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主要是通过边际成本渠道和质量升级渠道实现的;融资约束对出口的企业内资源配置效应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出口对边际成本的降低作用实现的。
上述结论表明出口是改善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而要更好的让出口的企业内资源配置效应发挥作用,缓解中国企业面临的严重的融资约束是关键,政府应当精准施策,建立完善和公平的金融市场,改善资本市场融资环境,更大效率发挥中国贸易自由化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中的作用,促进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路径转型升级。
本研究的创新点如下:第一,针对贸易与资源配置效率目前文献主要集中在行业层面,本研究深入企业内部,探究多产品企业的出口贸易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第二,结合中国融资约束这一最突出的制度问题,在产品层面分析融资约束如何通过影响企业出口对产品成本加成率的调整,从而抑制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第三,区分了生存产品规模调整和产品进入、退出行为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探究出口对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和融资约束对出口的企业内资源配置效应的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