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犹太裔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坛上的常青树。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直笔耕不辍,成果丰硕,其作品多次荣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福克纳奖等多项大奖。《美国牧歌》是他的获奖作品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犹太家族的悲剧故事。故事主要围绕瑞典佬一家在美国的生活展开。作为美国第三代犹太移民的瑞典佬一直努力想要成为真正的美国人,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而且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娶到了美貌的新泽西小姐为妻,在正统白人聚居区过着田园般的生活,但最终女儿的反叛和妻子的背叛摧毁了他的美国式完美人生。国内外学者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梦主题、异化主题、身份问题和叙事结构等方面,而对作品的空间维度鲜有关注。本文将以空间批评理论为基础,从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层面分析主人公的生存困境,探讨空间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分析小说的悲剧根源以及蕴藏其中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而揭示空间对小说悲剧主题的表现作用。论文分为五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菲利普·罗斯及其作品《美国牧歌》、国内外对这部作品的研究现状和空间批评理论。第一章探讨了小说的物理空间,对小说中的地理空间纽瓦克和屡次出现的场景空间房子进行了分析,挖掘其抽象意义和隐喻意义,同时探究了空间移位与主人公命运的关系,得出二者具有极强的相关性。第二章研究了小说的心理空间,通过从身份和自我角度分析主人公瑞典佬和梅丽的心理发展历程,得出瑞典佬是迷失于社会规训的流浪汉,而梅丽是迷失于身份荒野的孤儿。身份和自我的迷失导致了他们的精神危机。第三章主要运用米歇尔·福柯的权力空间理论对社会空间中的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和权力关系进行了分析,探究了造成主人公精神危机和悲剧命运的根源,认为由于受制于社会空间的各种权力关系,主人公的抗争是徒劳的,其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物理空间体现了主人公的身份和意识形态,物理空间移位与主人公命运紧密相关;心理空间揭示了主人公充满危机的精神世界;社会空间里的权力关系是造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该小说的空间与人物活动密切相关,对小说悲剧主题的表达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空间批评视角对《美国牧歌》的解读不仅可以深入挖掘出小说的丰富社会文化内涵,获得对小说的深入理解,也可以看出菲利普·罗斯对犹太人的生存境遇和美国社会现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