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女子中学教育在法律上没有地位,但是由于西学的传入冲击了传统的女子教育观念,加之教会女学的榜样示范作用、国内有识之士力倡女子教育,因此女子中学仍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中国女子中学教育得以正式起步。本文在理清民国初期女子中学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力介绍了女子中学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状况,并将民国初期的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状况与同期的男子中学教育、教会女子中学教育进行比较,得出与同期教会女子中学教育相比,无论是在教学质量、经费、还是在出路问题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两种教育不同的教育宗旨、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决定的,在两种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既体现了中国女子教育向教会学校学习的痕迹,又反映了西方教会女子教育追求适应中国社会需要的趋向:与男子中学教育相比,课程和教学等方面反映了女子中学教育的起点不公平、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结果不公平。论文还分析了民国初期女子中学教育发展成就与不足,以期对现代女子中学教育以及她们的课程设置有所启发和借鉴。本文首先追溯了民国初期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的历史基础。西学东渐对传统女子教育的冲击,教会女学的榜样示范、近代早期知识分子对女子教育的提倡和呼吁,清末民初学制中有关女子教育的规定以及五四运动时期男女教育平等思想的流行等,这些都为民国初期女子中学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次,着重论述了民国初期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的具体状况。首先,介绍了民国初期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以五四运动为界,分别介绍了五四运动前后两阶段的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状况。其次,重点介绍了民国初期女子中学的课程和教学状况。最后,论述了民国初期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的特点。通过对1919年前后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的比较,对民国初期女子中学教育与同期教会女子中学教育的比较,与同期男子中学教育的比较总结出民国初期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的特点。再次,本文对民国初期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民国初期女子中学教育提高了女子文化知识水平,觉醒的知识女性不断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妇女解放,促使近代女权运动的发展;随着女子中学教育的发展,教育人格之平等的观念渐渐得到认同,男女平等教育也逐步推进。但是民国初期女子中学教育发展总体比较缓慢,女子中学教育中仍存在着教育不平等等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如社会环境原因、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经费问题、师资紧缺等。最后,本文论述了民国初期女子中学教育发展对妇女解放运动、对现代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