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POC是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阿曼多福克斯教授根据自己2012年MOOC课程(软件工程)实践后第一次提出了这个观点。SPOC的全名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翻译成中文就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它成为在线教育的新时代,被称之为"后MOOC时代"。目前SPOC的教学模式中主要的针对对象是在校学生,在教师给学习者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同时让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在SPOC课程论坛中在线学习者之间的社会性交互有助于其个人知识网络的形成。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课程论坛中交互行为的研究成为在线学习分析的热门领域。社会网络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学习者在课程论坛中所有的交流、探讨行为,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行为对学习者进行分类、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去构建基于学习者交流数据的关系网络并分析各个节点用户的网络结构特征,给教师教学管理提供有效的可视化手段。论文研究的是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SPOC课程论坛中交互行为。首先对课程论坛的交互数据进行选定和收集,构建交互网络并可视化。然后对网络的密度,度的分布,中心性,社团发现和网络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最后进行中心性与课程成绩、观看视频时长,任务完成数的相关性分析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结果给出论坛交互的开展策略。本研究选用某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SPOC课程为研究对象,该课程教师团队共有8名,5名副教授和3名讲师。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学生线上学习课程,线下答疑和线下考试的方式进行。课程总共开展了 10周,共用120名学生选择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期中有2名老师,81名学生参与论坛交互。本研究将课程论坛中参与发帖和回帖的人作为社会网络分析中的节点,把回帖者向发帖者回答问题的流向作为社会网络分析中的边,每一次交互都是社会网络当中的有向边,从而建立学习者的交互网络。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Gephi得到论坛学习者交互网络的社群图,从而使交互的过程可视化。从整体网络可视化,发现交互网络的最中心是TO号(教师)。教师节点的度不是很大,即交互次数不是特别多,但是和论坛中交互次数多的人都有联系,控制着论坛区的交互。网络中心的59号,61号,80号,38号,49号,54号,58号学生属于网络的核心圈,为意见领袖,在论坛的交互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最外一层的学员属于网络的最边缘,他们一般只交互了 1到3次。接着分析了网络的密度为0.167,平均度为14.434远高于MOOC课程论坛,反映交互网络密集。然后分析了每个学生的中心性,找到那些学生是"意见领袖",那些学生处于网络的边缘。然后使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NodeXL进行社团发现分析,学习者交互网络分成8个社团,并发现社团结构的形成和同班同学交流密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班同学更倾向一个社团当中。接着进行了网络的动态分析,发现网络前6周,网络稀疏,交互活跃度低,第7周到第8周网络爆发式增长,交互活跃度高,反映其中考试至期末考试前学习者交互频繁。教师由于存在线下翻转课堂的答疑,课程讨论区的交流主要在课程开始的引导和结尾的总结,但是由于前期引导不足,导致交互网络前期发展缓慢。学生的交互存在着阶段性,很少有学生在整个课程过程中都参与交互。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点的度数中心度与课程成绩、观看视频时间、任务完成数成显著相关,反映交互越频繁的学生,课程成绩更高,更愿意花时间去观看视频,完成的课程任务数更多。点的中介中心度与课程成绩和视频观看时长成显著相关,作为论坛交流的"桥梁",观看视频时间更长,学习成绩更好。最后,根据SPOC课程论坛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结果,探究出课程论坛交互开展策略:(1)发现意见领袖群体,培养其组织能力;(2)鼓励论坛成员交互,促进关系网络形成;(3)采用合理评分机制,保证有效的交互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