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过剩就业分析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并且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在经历的二十多年的改革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有企业改革已经由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等利益与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阶段,由解决浅层矛盾转向解决深层矛盾阶段。并且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已真正进入攻坚阶段。在攻坚阶段中,旧有体制下积淀的许多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此对改革的系统配套性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国企改革方针,明确了国有企业在当前的改革思路。本文在对国企改革的主线进行回顾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国有企业严峻的就业形势,从就业的角度出发,对国有企业的过剩就业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国有企业大量过剩就业劳动力在当前的集中释放,被释放的过剩就业人员的再就业转移问题,劳动力市场如何有效地培育和完善,以及劳动就业、工资、福利和保障等多方面制度配套改革问题,是当前社会和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但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形成、固化、积淀、释放和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过剩就业的释放和转移只是这一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更好地解决过剩就业在当前释放所带来的严重社会及经济问题,本文按照纵向历史发展的顺序,追本溯源,试图弄清楚国有企业的过剩就业的形成、固化、积淀、释放和转移的具体发展脉络,并从中总结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思路和政策措施。本文共分九章来进行具体阐述。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养老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引人瞩目。当其持股量占一国股票市值的相当比例后,养老基金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比之于传统的短期投资
本论文主要关注的问题是:管理者怎样才能让他们的企业更加市场导向化。旨在开发能被管理者用于提高组织市场导向程度的运用方法。在今日变化迅速且难以捉摸的环境中,企业受到
为解决烟用材料配盘入库效率低、配盘现场混乱及人车同时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对烟用材料人工配盘系统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系统主要由拆盘机、输送机、转向台、提升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