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 2种具有不同角度的苯基三氮唑类配体:俩唑环夹角120°的1,3-二(1,2,4-三氮唑基)苯(L1)、以及俩唑环共线的1,4-二(1,2,4-三氮唑基)苯(L2)。并利用这两个配体与过渡金属作为共同构筑了 10种具有不同结构的超分子配合物。并对其采用元素分析、IR、PXRD、TGA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等常规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配合物进行表征与测试。此外还对配合物9和10电化学性质和光催化降解染料性质进行了研究。选用L1、L2在PMA的存在下与过渡金属制备了 5个基于配位键构筑的超分子结构:[Co2(L1)PMA]n·6H20(1),[Co5(L2)(PMA)]n(2),[Zn(L1)(PMA)]n(3),[Zn(L2)PMA·H20]n(4),[Cu4(L1)2(PMA)2·3H2O]n(5)配合物 1 是具有次级建筑单元[(Co2)(Co1O1O2O4O5N2)4]的三维骨架结构,配合物3以四配位的Zn为配位中心,形成二维的网格状结构,配合物5具有[Cu2(L1)2]2+阳离子[Cu2(2-hpac)2]2阴离子,最终形成了二维结构,配合物2和4以不同的金属中心形成了相似的梯子状三维结构。选用L1、L2在POMs的存在下,共与过渡金属Cu/Ag,制备了 4个基于配位键构筑的超分子结构,同时制备了 1个基于氢键的超分子结构:[Ag2(L1)2Mo4O13]n(6),[Zn2(L1)2Mo8O26·2H20]n(7),[Zn2(L1)2Mo8O26-2H2O]n(8),[Cu4(L1)4(SiW12O40)]n(9)and[Cu4(L1)4(SiW12O40)]n(10)。化合物6-8中,Mo8O26簇作为酸根阴离子,配合物6具有两个Ag离子作为金属中心并形成SP 1-periodic net-type的拓扑结构,配合物7是由Cu原子分别通过配体桥联作用形成无限延伸的二维链状结构[(Cul)2(L1)2]}n。配合物8具有一个中心原子Zn,形成3,4-连接的二维网络结构。[SiW12O40]4-用于合成配合物9,10。在配合物9中,[SiW12O40]4-作为桥联配体连接过渡金属Cu及配体形成笼状结构,这些笼状结构通过配体L1的共面连接进一步形成三位网络结构,配合物10为3,4-连接的三维网络结构,并且最终形成了二维贯穿网络。此外我们还对9和10的电化学性质和光催化性质进行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