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苯基三氮唑衍生物的配位聚合物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 2种具有不同角度的苯基三氮唑类配体:俩唑环夹角120°的1,3-二(1,2,4-三氮唑基)苯(L1)、以及俩唑环共线的1,4-二(1,2,4-三氮唑基)苯(L2)。并利用这两个配体与过渡金属作为共同构筑了 10种具有不同结构的超分子配合物。并对其采用元素分析、IR、PXRD、TGA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等常规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配合物进行表征与测试。此外还对配合物9和10电化学性质和光催化降解染料性质进行了研究。选用L1、L2在PMA的存在下与过渡金属制备了 5个基于配位键构筑的超分子结构:[Co2(L1)PMA]n·6H20(1),[Co5(L2)(PMA)]n(2),[Zn(L1)(PMA)]n(3),[Zn(L2)PMA·H20]n(4),[Cu4(L1)2(PMA)2·3H2O]n(5)配合物 1 是具有次级建筑单元[(Co2)(Co1O1O2O4O5N24]的三维骨架结构,配合物3以四配位的Zn为配位中心,形成二维的网格状结构,配合物5具有[Cu2(L12]2+阳离子[Cu2(2-hpac)2]2阴离子,最终形成了二维结构,配合物2和4以不同的金属中心形成了相似的梯子状三维结构。选用L1、L2在POMs的存在下,共与过渡金属Cu/Ag,制备了 4个基于配位键构筑的超分子结构,同时制备了 1个基于氢键的超分子结构:[Ag2(L1)2Mo4O13]n(6),[Zn2(L12Mo8O26·2H20]n(7),[Zn2(L12Mo8O26-2H2O]n(8),[Cu4(L1)4(SiW12O40)]n(9)and[Cu4(L1)4(SiW12O40)]n(10)。化合物6-8中,Mo8O26簇作为酸根阴离子,配合物6具有两个Ag离子作为金属中心并形成SP 1-periodic net-type的拓扑结构,配合物7是由Cu原子分别通过配体桥联作用形成无限延伸的二维链状结构[(Cul)2(L1)2]}n。配合物8具有一个中心原子Zn,形成3,4-连接的二维网络结构。[SiW12O40]4-用于合成配合物9,10。在配合物9中,[SiW12O40]4-作为桥联配体连接过渡金属Cu及配体形成笼状结构,这些笼状结构通过配体L1的共面连接进一步形成三位网络结构,配合物10为3,4-连接的三维网络结构,并且最终形成了二维贯穿网络。此外我们还对9和10的电化学性质和光催化性质进行了测试。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通过回顾性研究中医综合疗法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观察治疗后患者的妊娠情况,从而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的临床疗效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且海洋生物长期处于高盐、高压、低温和寡营养的特殊生境中,导致其产生结构独特、新颖并具有高活性、高药效的先导化合物。因此,从海洋生物中寻
目的:了解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及叉头样转录因子 3(forkheadbox protein 3,FOXP3)在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中表达情况,探讨PD-L1和FOXP3与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
1992年以来,中国的出口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国,却不是出口强国。与此同时,在中国加入WTO前后与世界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的出口增长呈现了阶段性的特点。
分布式并网发电技术是新能源发电技术中非常重要的领域,而孤岛检测技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孤岛发生却未被检测出来,不仅会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还会威胁到用户及检修人员
在有机无机杂化的卤素钙钛矿电池中,电子传输材料及其与吸收层之间的界面对提高光电转化效率起着重要作用。电子传输层的介观结构直接影响钙钛矿层的生长情况,而钙钛矿层的微
研究表明,空间大跨度结构的抗震设计必须考虑地震动的空间变化效应。基于此,本研究以大跨度斜拉桥为工程背景,深入研究了地震动非平稳空间变化特性对大跨度工程结构的地震响
脑-机接口是研究如何利用神经信号与外部设备直接交互的技术,即利用人的脑电活动产生控制信号实现人与外部环境的沟通而无需脊髓/外围神经和肌肉的参与。这无疑为那些因疾病
背景:胆汁郁积,指在肝细胞或胆管水平胆汁生成、分泌或流动障碍,导致胆汁不能正常进入十二指肠,而引起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的综合征。胆汁郁积性肝疾病十分常见,岭南地区发
近年来,由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产业需求,促使人们加快寻找性能优异的发光材料。有机金属发光材料,因其优良的发光性能、长使用寿命以及简单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