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的神经网络。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全国领先行列,并已经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但信息基础设施的数据量大,分散于多家单位,而且各单位的数据格式及数据库建设标准不统一,因此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整合和统一管理。在此背景下,上海市信息委提出,构建行业级信息基础设施数据模型,建设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库。论文以“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库建设”项目为支撑。对GIS空间数据库设计理论与方法、Geodatabase数据模型、数据库中间件ArcSDE、数据库SQLServer等理论及关键技术进行全面研究;构建基于Geodatabase的行业级信息基础设施数据模型;设计通用的空间属性数据管理模型;在信息基础设施数据模型和空间属性数据管理模型基础上,完成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库建设。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状况及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国内外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第二章是“信息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库设计理论与技术基础”。本章首先从理论与方法的层面研究空间数据库设计;然后,简要介绍了Geodatabase数据模型;重点研究了基于UML的Geodatabase建模方法。第三章是“基于Geodatabase的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数据模型”。阐述上海市行业信息基础设施数据模型的建模过程及建模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第四章是“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库设计”。在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数据模型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需求进行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库设计。第五章是“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处理质量分析与控制”。论述了在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数据质量分析、控制,保证数据质量满足项目需求。第六章是“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实践”。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库建成后,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GIS平台与上海市地下通信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章是“结论与展望”。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阐述了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主要研究成果:(1)在深入研究空间数据库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GIS数据库建模的一般过程。(2)在对信息基础设施海量、多源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空间数据建模的主流方式Geodatabase,提出了设计可伸缩的、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数据模型的基本思想和结构体系(3)设计适合处理属性数据巨大的空间属性数据管理系统。(4)实现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库建设,并成功应用于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GIS平台和上海市地下通信管线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