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适应定义为个体在接触新环境时,通过对自我心理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积极调节来达到适应新社会群体的目的,形成融洽人际关系并维持融洽状态的过程,伴随个人成长而不断发展的。人际好奇是个体的一种人格特质,是个体出于内在的愿望、本能的动力而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是一系列能力和特征通过动态交互作用而使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程。为了借助大样本定量分析探究个体心理弹性、人际好奇与人际适应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心理弹性量表、人际好奇量表和人际适应量表为研究工具对5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又基于接受与承诺疗法(ACT)设计团体辅导干预方案,尝试将心理弹性的概念引入对大学生人际适应问题的干预思路中,着重于心理弹性能力的培养,进而探索个体人际适应改变的过程特征。首先,从大样本数据中筛选出人际适应和心理弹性量表得分都低于均分的学生共15人进行鉴别性访谈。最终选取能够连续参加团辅的7人进入实验组接受团辅干预,7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前后侧跟踪调查结果对其中典型成员进行深入访谈,探索其在人际适应过程中的改变及其改变的意义。综上所述,研究结论如下:(1)人际好奇、人际适应在性别、年级、专业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2)人际好奇与人际适应呈显著正相关,且情绪好奇维度能够正向预测人际适应。(3)人际好奇、人际适应和心理弹性两两相关显著,且心理弹性对人际适应具有较好的正向预测作用;情绪好奇在心理弹性和适应现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干预研究表明,实验组成员、对照组成员在团体辅导前后均有发生改变,但改变的原因各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