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占比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老年人医疗支出逐年增长,为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并且老年人的增加也给家庭带来照料需求,加重了社会养老的负担。在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以及养老问题突出的国情下,重视家庭照料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文分别从家庭照料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机制、家庭照料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内生性、家庭照料对老年人使用医疗服务可能性的影响和家庭照料对老年人医疗服务使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并对现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评述。基于引入家庭照料的健康需求理论和Anderse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理论,本文运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全国基线调查数据,通过筛选中国老年人有效样本,将后代中存活女儿个数作为工具变量,选取多个被解释变量,运用IV-Probit模型和IV-Tobit模型实证分析家庭照料对中国老年人医疗服务使用的影响,以此得到具有稳健性的结论。首先,本文使用IV-Probit模型分析家庭照料对老年人是否获得医疗服务的影响,然后用医疗支出和住院时间衡量医疗服务的使用量,利用IV-Tobit模型分析家庭照料与中国老年人医疗支出和住院时间的关系。最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年龄群体和是否患有慢性病群体的异质性。通过工具变量对家庭照料变量内生性进行控制后发现,家庭照料对老年人使用医疗服务具有显著的互补效应。
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家庭照料可以显著增加老年人使用医疗服务的概率,家庭照料时间越长,医疗支出越多,对于住院医疗来说,家庭照料时间越长,老年人住院时间越长。(2)家庭照料对低龄老年人(60-74岁)使用医疗服务的概率具有互补效应,但对其医疗支出没有产生影响。家庭照料对于高龄老年人(75岁及以上)使用医疗服务和医疗支出均具有互补效应。(3)对于不同慢性病患病情况老年人,家庭照料对未患有慢性病老年人使用医疗服务的概率具有互补效应,但对其医疗支出和住院时间没有产生影响。家庭照料对于患有慢性病老年人使用医疗服务、医疗支出和住院时间均具有互补效应。基于实证的结果,本文提出了激励家庭照料的政策和建议。
本文分别从家庭照料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机制、家庭照料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内生性、家庭照料对老年人使用医疗服务可能性的影响和家庭照料对老年人医疗服务使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并对现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评述。基于引入家庭照料的健康需求理论和Anderse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理论,本文运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全国基线调查数据,通过筛选中国老年人有效样本,将后代中存活女儿个数作为工具变量,选取多个被解释变量,运用IV-Probit模型和IV-Tobit模型实证分析家庭照料对中国老年人医疗服务使用的影响,以此得到具有稳健性的结论。首先,本文使用IV-Probit模型分析家庭照料对老年人是否获得医疗服务的影响,然后用医疗支出和住院时间衡量医疗服务的使用量,利用IV-Tobit模型分析家庭照料与中国老年人医疗支出和住院时间的关系。最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年龄群体和是否患有慢性病群体的异质性。通过工具变量对家庭照料变量内生性进行控制后发现,家庭照料对老年人使用医疗服务具有显著的互补效应。
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家庭照料可以显著增加老年人使用医疗服务的概率,家庭照料时间越长,医疗支出越多,对于住院医疗来说,家庭照料时间越长,老年人住院时间越长。(2)家庭照料对低龄老年人(60-74岁)使用医疗服务的概率具有互补效应,但对其医疗支出没有产生影响。家庭照料对于高龄老年人(75岁及以上)使用医疗服务和医疗支出均具有互补效应。(3)对于不同慢性病患病情况老年人,家庭照料对未患有慢性病老年人使用医疗服务的概率具有互补效应,但对其医疗支出和住院时间没有产生影响。家庭照料对于患有慢性病老年人使用医疗服务、医疗支出和住院时间均具有互补效应。基于实证的结果,本文提出了激励家庭照料的政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