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回译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ong18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华裔美国文学作品逐渐进入美国主流文学视野。又由于其与中国和中国文化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中国学术界也从九十年代起给予其越来越多的关注,华裔美国文学中文译本、研究文章及著作都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术界对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于文学界,翻译界对其关注少之又少。作为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汉译中最显著的翻译现象,回译也并没有得到翻译界的系统讨论和广泛重视。出于上述考虑,本文选取华裔美国文学代表作品《喜福会》为案例,旨在集中、系统探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回译问题。本文采取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华裔美国文学与回译的理论阐述基础之上,对典型的回译实例进行展示和比较分析。本文中的回译实例选自《喜福会》四个中文全译本和三个中文摘译本,本文的案例分析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回译来源是什么;现有的回译方法能否满足文学翻译忠实的要求;未来的华裔美国文学回译实践应当更加注意和提高哪些方面。经过细致的案例分析,上述三个研究问题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第一,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汉译中的回译主要来源于原作语言的杂合特征,包括语言杂合和文学杂合。第二,译者已对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回译做出许多有益实践,但回译方法中的一些疏漏再所难免:少数译者没有注意到保持回译方法的一致性;语言杂合现有的数种回译方法均不能很好地满足忠实的要求;在文化杂合的回译中,部分译者忽视了原文中的必要信息和语言特点,部分译者对源文化(即中国文化)考察不足,部分译者擅自“修正”作者“扭曲”了的中国文化或不当省略原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第三,在未来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回译实践中,译者需多加注意保持同一译本中回译方法的一致性。此外,对于语言杂合的回译,本文提出两种方法以供借鉴,即原文拼音的保留(且不在文内加注相应汉字)和非标准英语的归化翻译与文外加注相结合;对于文化杂合的翻译,译者则需要注意“三个忠实”,即忠实于原文、忠实于源文化和忠实于作者的杂合文化身份。本文对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回译素材进行了较为清晰的定义、分类和展示,为弥补以往回译研究不系统、不完整的不足作出了尝试。通过对现有回译方法的对比研究与分析,本文在指出其优缺点的基础上,也希望为将来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回译实践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尊敬的路甬祥副委员长。尊敬的各位委员、各位代表: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六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回顾和总结第五届委员会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商讨和制定科技名词规
蚕丝具有得天独厚性能,然而饲养家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相对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化纤来说成本很高。鉴于此,以水为溶剂,模仿蚕的吐丝工艺的干法仿生纺丝具有重要的意义。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损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能源需求较大,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也较为严重,目前的建设情况对其的生存发展提出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以往研究多以不道德行为单独作为前因变量或是结果变量进行研究,然而,新近对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的研究多关注其动态性,即过去的道德或不道德行为对之后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