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就丧父前儿童的行为、性格与丧父初期、丧父一年后的行为、性格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运用社会学等理论分析个案,探求父亲对儿童的行为、性格的影响,最后对所运用的理论进行反思,得到启示。首先,本文对研究的缘起及国内外研究综述进行了简要概括,对本文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所运用到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其次,本文描述了个案在丧失父亲前的情况,包括家庭的经济情况、家庭氛围、父母的性格,及案主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人际交往。通过访谈来探讨丧父前父亲对案主行为、性格的影响,分析并得到:父亲的积极教育能激发儿童对外界的兴趣,提高其思维力,促进其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使其人际关系融洽、性格开朗、自信、有进取精神。父亲的开朗、独立、自信、坚强、勇于克服困难等性格行为特征,为儿童提供了男性的榜样,内在、积极的影响了儿童的行为、性格的养成,儿童有意、无意观察和模仿以形成其独特的性格、行为。然后对丧父初期案主家庭的变化和案主在家里和学校的行为、性格变化进行了访谈。丧父初期母亲要独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家庭经济困难,母子心情沉重,母亲忙于工作,无时无力关心、教育案主。无论物质或精神上,丧父前后家庭都发生了较大落差。丧父后儿童的幸福感、快乐度都比丧父前低很多,性格变得孤僻,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急躁冲动、喜怒无常、害怕失败、感情冷漠,沮丧、自卑、焦虑、紧张;行为上变得比丧父前少言寡语、厌恶交友、常常有攻击他人的行为,人际交往能力也相对退化等特征。最后,本文对研究进行反思,并有所启示。丧父后单亲家庭中的其他男性亲友可发挥其性别优势,以自身的行为为单亲家庭中的儿童做表率;还可通过社会支持网络等有效途径增加丧父后单亲家庭中母亲和儿童的可利用资源;要从优势视角挖掘儿童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帮助其超越自我;丧父家庭中母亲对于儿童行为、性格的发展有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