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相岭山系大中型兽类多样性调查评估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0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中型兽类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解小相岭山系大中型兽类多样性和占域现状,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以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栗子坪保护区)和四川冶勒省级自然保护区(冶勒保护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红外相机陷阱法(n=86台)、样线法(n=36条)及访问法对区域内的大中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同时结合占域模型对其进行了占域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期间共记录到野生大中型兽类4目13科24种,以及6种家畜。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5种,分别是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猫(Pardofelis temminckii)、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黑熊(Ursus thibetanus)、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等14种。马来水鹿(Cervus equinus)是首次记录于该区域的物种。在该区域内,相对丰富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最高的物种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6.17%);其他物种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低,均小于1%。(2)红外相机陷阱法和样线法记录的物种数相近,分别为18种和15种,但在调查的物种组成上存在部分差异。例如,四川羚牛仅在样线调查中监测到,而金猫、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马来水鹿和狗獾(Meles leucurus)仅在红外相机调查中发现。同时,通过红外相机陷阱法获得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2.54,略高于样线法的调查结果(2.44);而通过样线法得到的均匀度指数为0.90,略高于相机陷阱法调查的结果(0.88)。综合两种方法调查结果发现,两种调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互补。此外,访问法单独记录到的物种数为5种,是对以上两种方法的重要补充。(3)根据Jaccard指数显示,小相岭山系的两个保护区之间的相似性较高,CJ=0.70。尽管两个保护区之间物种数仅相差2种,分别为栗子坪21种、冶勒19种,但物种组成上存在差异性。栗子坪保护区单独记录物种有5种,为猕猴(Macaca mulatta)、金猫、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藏狐(Vulpes ferrilata)和马来水鹿;冶勒保护区单独记录物种有3种,为貉、岩羊与四川羚牛。据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相机调查中,栗子坪保护区大中型兽类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冶勒保护区的,分别为1.98、0.70和1.48、0.55;而在样线调查中,冶勒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高于栗子坪保护区,分别为2.41、0.91和2.16、0.87。(4)应用占域模型分析了8种大中型物种在空间分布上的占域率。结果显示,仅有毛冠鹿的实际占域率(Ψ=0.59)是大于0.5。此次进行占域分析的所有物种的探测率(P)均低于0.5。其中,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的探测率最低,P=0.09。在模型分析过程中,物种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豹猫、林麝、毛冠鹿、赤狐和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的实际占域率与模型估算占域率的差值均小于0.1。(5)协变量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环境因子对物种占域的影响。研究表明:海拔对藏酋猴、林麝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的影响最大,其权重值分别为0.63、0.79和0.77。其中,中华鬣羚除海拔外,生境类型也对其影响较大,其权重值为0.77。此外,野猪(Sus scrofa)和毛冠鹿也受生境类型这一协变量影响较大,其权重值分别为0.81和0.77。总的来说,在分析的4个协变量中,多数物种受生境类型和海拔影响较大,个别物种受坡位的影响较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特提出以下保护建议:1)加强对冶勒保护区的人才引进及经费投入,全面建设覆盖保护区的监测网络。2)加强对豺(Cuon alpinus)等顶级食肉动物重引入的论证研究。3)加强放牧的管理。
其他文献
异常数据指的是在一系列观测数据里面与其他观测值相比数值显著偏离的个别数据。如果在观测数据中混有异常数据,那么就会给分析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也会让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统计手段毫无用武之地,甚至导致整体决策上的失误,引起无法预计的损失。因此,如何检验这些异常数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异常数据的检验是指检验一组样本数据里是否含有异常数据,进而找到其异常数据的所在位置。本文研究如何利用统计理论思想和方法来
灰色预测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普遍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灰色预测模型主要研究生活中数据少、信息量少等一系列问题。对于灰色幂模型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幂指数计算新方法及灰作用量项这两个不同角度出发,对幂模型进行探究,以达到提高建模精度的目的,主要的探究内容见下:1、改进幂指数的计算方法(1)针对传统GM(1,1)幂模型的幂指数问题,本文主要从幂模型的时间响应式出发,经过处理得到幂指数的具体计算
灰色系统理论,是研究少数不确定性的理论。灰理论在分析少数据的特征、了解少数据的行为表现、探讨少数据的潜在机制、综合少数据的现象基础上,揭示少数据、少信息背景下事物的演化规律。灰色预测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处理原始数据,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可靠的模拟预测。本文主要利用相对误差平方和最小,直接建模思想,离散化思想等方法对非齐次GM(2,1)模型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以
本文详细研究了极小码与Blocking集之间的关系,将极小码完全刻画为Cutting Blocking集。特别地,在射影平面上,维3的最小射影码和t≥2的t折叠Blocking集是相同的对象。利用极小码的几何特征,得到了极小码最小距离的一些界限,证实了 Alfarano、Borello和Neri最近在《最小码的几何特征及其渐近性能》中关于极小码的最小距离的下界的一个猜想。利用这种极小码和Block
斑吉丁属Lamprodila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科Buprestidae散孔吉丁亚科Chrysochroinae斑吉丁族Poecilonotini,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知110种(亚种),分布于古北界、中国-日本界、东洋界、澳新界、撒哈拉-阿拉伯界和非洲界。本文通过文献记述以及对馆藏标本、实地采集和借阅的标本的研究,最终确认中国分布39种(亚种),其中我国特有种14种。文章采用形态比
声行为研究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动物的声行为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声音的声学特征、发声者的行为模式、接受者的行为反应。以声音信号为介导研究动物的声音通讯是目前声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滇金丝猴是世界上现存分布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营树栖生活,声音通讯是其个体间进行情感交流与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由于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少、分布海拔高,野外观测条件受限,目前有关滇金丝猴声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2019年8月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在我国已有80余年的圈养历史。在圈养条件下,大熊猫不免会受到更多的人为干扰,而哺乳期的大熊猫在受到刺激后会表现得焦虑不安,极有可能威胁幼仔的安全。因此,我们于2019年至2020年间,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产仔的9只雌性大熊猫个体,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展开了大熊猫育幼期热生理和应激生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针对受损生境修复、边坡治理等问题,选择雌雄异株攀援草本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Lour.)Merr.)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低温处理种子和幼苗的室内试验,及低温胁迫不同支持物下葎草的室外试验,测定葎草种子萌发的相关指标、幼苗的构件性状、生物量结构、生理反应等指标。结合低温对不同支持物下葎草雌雄株影响的差异情况,分析低温对葎草雌雄株的性别响应,通过研究低温对萌发特性的影响,以及
适应性进化是有机体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自身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发生改变以适应不同环境的过程。生活史特征和器官大小在两栖动物的环境适应性进化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研究以牟定(101°33′E,25°17′N,海拔1771 m)、弥渡(100°28′E,25°20′N,海拔1673 m)、屏边(103°41′E,22°59′N,海拔1043m)、平江(108°23’E,25°58’N,海拔276
活动模式和生境适宜性评价是开展野生有蹄类动物基础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明确野生有蹄类动物空间利用分布、时间利用规律、潜在适宜生境分布对野生有蹄类种群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人口的爆发式增长,未受人类影响的野生动物活动区域越来越少,对野生动物的活动模式,生境质量、面积等造成了严重影响。水鹿(Rusa unicolor)是我国大型有蹄类之一,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该物种在60年代作为主要狩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