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企业直接融资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问题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是经济增长最核心的动力。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多年里,我国经济经过了高速经济增长的阶段,相比之下,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显得十分缓慢,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单元,社会整体的技术进步提高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最终需要落实到企业的实际活动中,特别是依靠企业加大研发投资的力度来实现。目前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较低,原因固然有多个,但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企业创新融资约束是制约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原因。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主要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企业直接融资结构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系。论证了决定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两个可量化的关键要素——股价信息含量、市场流动性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通过对直接融资结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实证分析,论证企业直接融资结构这一关键变量在资本市场股价信息含量提高、市场流动改善性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揭示了资本市场效率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以往资本市场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探究微观层面上企业直接融资结构在资本市场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理,丰富了企业融资结构的研究框架,为探寻“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优化企业直接融资结构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路径提供了经验依据。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发现制约我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金融供给侧短板,为下一步以着力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和优化企业直接融资结构为抓手,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的研究思路和逻辑顺序是:在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了理论梳理述评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三个机制:一是企业增加研发投资对于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二是企业优化直接融资结构有利于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资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三是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可以改善企业直接融资结构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根据理论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其次,根据理论假设,本论文利用2010年至2019年沪深A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及历史交易等数据,主要采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工具变量回归分析以及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回归的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内容:第一,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从决定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两个可量化的关键要素入手,给出了股价信息含量、市场流动性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实证检验结果。第二,实证分析了直接融资结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检验了企业直接融资结构是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的结论。第三,实证分析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中的股价信息含量、市场流动性对企业直接融资结构的影响。第四,结合前面三个方面的实证分析,检验直接融资结构这一关键要素在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作用。最后,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为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和优化融资结构对经济效率的贡献给出了总结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和优化企业融资结构的建议。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有:第一,股价信息含量的提高、市场流动性的改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结合宏观环境和行业竞争环境的调节作用发现,在货币政策宽松的环境中,股价信息含量提高、市场流动性改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得到加强;随着行业竞争程度提高,股价信息质量提高和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得到加强。第二,企业股权融资比重、债券融资比重上升能够增加研发投入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从微观层面的异质性分析来看,从管理层持股比例视角,在管理层持股更高的样本中,直接融资比重上升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从企业所有制角度分析,债券融资比重的提升对于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三,股价信息含量提高、市场流动性改善能够促进企业股权融资比重、债券融资比重的提高。从管理层持股比例的视角,管理层持股越高,股价信息质量的改善对于直接融资结构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强;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对企业的股权融资比重的提升作用更显著。从企业所有制的视角分析,股价信息质量的提高对非国有企业债券融资比重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非国有企业在市场流动性改善的情况下,其直接融资结构的提高更为明显。第四,企业直接融资结构这一关键变量在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股价信息含量提升、市场流动性改善可以通过提升企业直接融资结构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首先,有别于以往的文献重点探讨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对企业融资约束、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考察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提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系,揭示了资本市场效率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证据;其次,探究了企业融资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论证了优化直接融资结构有利于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资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丰富了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研究框架,完善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理论机制分析;第三,阐明了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对优化企业直接融资结构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证明了股价信息含量提高、市场流动改善性可以能够促进企业股权融资比重、债券融资比重的提高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为探寻“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优化企业直接融资结构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制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金融供给侧短板问题,为下一步以着力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和优化企业直接融资结构为抓手,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其他文献
宪法宣誓制度在我国2018年3月11日第五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后正式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宪法制度,该制度引起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和学界的研究热情,与很多现代法律制度一样,宪法宣誓制度是从域外被移植进中国的法律土壤中的,这一制度从诞生、发展到塑型都明显受到特定的历史、文化甚至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囿于域外移植的法律制度进入本土后总是存在一定的初步接触到良好适应的过程,相较宪法宣誓制度在世界范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开始由高速增长期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期,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成为了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路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适度超前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并将网络基础设施视作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既重视通过投资效应促进其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也注意充分发挥
从历史到现代,每当人类社会暴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时候,人们将面对一个死亡上升、恐慌不断、经济受阻、交际受限的社会。在2019年末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病毒”)疫情,目前仍旧在世界各地持续的蔓延扩展,世界各国依旧陷入到艰难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中,且未见明显好转趋向。此次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不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而且深刻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也被世界卫
锰矿是冶炼锰铁合金的重要原料,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增加,对锰矿的需求日益增大。但我国93.6%的锰矿资源属于低品位锰矿,依靠本土锰矿石的产出不能满足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发低品位锰矿的利用工艺已经势在必行。我国超过49.6%的锰矿属于高磷低品位菱锰矿,这类锰矿的锰品位低(Mn0.01),磷矿物分散嵌布于锰矿石中,分离难度大,如何有效地降低高磷低品位菱锰矿的磷含量并提高它的锰品位是国内外锰业工作者
促进与保护健康对于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也是世界各国一直在努力追求的人类福祉。虽然各国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存在诸多差异,但有一大趋势是共通的:即医疗保障体系应逐渐向全民健康覆盖发展,且政府在医疗保障筹资中应扮演积极而有效的角色。根据2010年世界卫生报告《卫生系统筹资:实现全民覆盖的道路》中关于全民健康覆盖的阐述,全民健康覆盖主要涵盖三项内容:覆盖多少人口?覆盖多少服务?覆盖多少费用?无论对于某
规范体系的治理是现代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与重要表征。制定治理规范是治理行为的重要表现,实施治理规范构成治理行为的主要内容。规范多元的格局是当下中国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面对的事实。根据社会治理参与主体的性质之差异,社会治理领域中广泛存在法律法规等国家法规范,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等社会规范,以及随着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效用的不断增强,党纪党规等党的政策与文件也逐渐成为社会治理规范体系中的重要一元。根据规范
公私观是指人们对“公”与“私”及其关系的根本看法。与西方文化中“public”与“private”(包括东亚文化圈中日本的“公”与“私”)的关切不同,中国传统公私观呈现出了鲜明的精神特质。“贵公”抑或“公本位”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主导倾向,那么,“公德阙如论”又何以成为中国近代普遍接受的社会诊断。此种现象的出现,除了中国传统公私观逻辑的发展所致,问题在于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结构方面出现的全新变化。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推进,取得卓越成就。在2021年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我国的脱贫攻坚成绩也为全球减贫做出了巨大贡献,按世界银行相关标准,我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
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公租房”)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规模推动公租房建设是党和政府重视住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为缓解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推进,人们对于住房需求也愈发迫切。但是,多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城市房价高居不下,居民实际收入与住房消费支出之间严重脱节。为应对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我国政府自1998年便开始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
随着休闲旅游的发展和特色住宿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经营者涌入民宿行业。然而,大多数民宿经营者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仅凭经验管理民宿。此外,在旅游流动性和资本逐利性的引导下,外地民宿经营者占比更大于本地经营者。他们对地方特色认识较为浅薄、对地方文化的挖掘深度不足,最终导致民宿经营供给与需求的错位,旅游者体验感不佳。民宿与传统住宿的区别体现在,民宿提供基础住宿外,还成为了旅游者参与地方活动的重要媒介。旅游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