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主要文本依据是《逻辑研究》、《观念Ⅰ》、《笛卡尔沉思》、《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经验与判断》、《被动综合分析》和其他文本中关于意向性的论述,以及海德格尔、萨特、庞蒂等哲学家的作品。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文献解读和分析讨论与概括的方法。本文通过深入胡塞尔关于意向性理论的文本本身,梳理出胡塞尔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发展脉络,从而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在胡塞尔早期著作《逻辑研究》中的意向性理论可以标识为“指向意向性”,在后来的著作《观念Ⅰ》中的意向性理论可以探索性地标识为“构造意向性”。2)欧洲传统意识哲学确立了主观自我的独立性,而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找到了主观自我的能动性源泉,进而弥补了传统认识论中的主客分裂。3)本文还讨论了胡塞尔发生现象学时期的意向性问题,追溯了意识指向或构造对象的前提条件。这也就使得对作为“严格科学”的意向性理论的研究更加严谨。4)胡塞尔意向性理论对海德格尔生存哲学、对萨特存在主义,对梅洛—庞蒂现象学中的意向性理论都发挥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意向性”是现象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它不仅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处于奠基性的地位,而且贯穿了二十世纪现象学运动的始终,影响了现象学运动的走向。因此,本论文选择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意向性”作为研究主题,对把握胡塞尔的现象学体系以及理解胡塞尔之后现象学的嬗变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从胡塞尔的整个思想发展历程看,他并没有对“意向性”这个术语直接下定义,而只是在《笛卡尔沉思》第十四节中作出过暗示。后人依据他的暗示,将“意向性”通俗地表述为“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在胡塞尔对意向性的这个规定中,蕴涵着三个有待解释的问题。其一,意识为什么是关于某物的意识?其二,意识是如何关于某物的?其三,意识关于某物的合法性前提是什么?本论文研究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就是试图分析胡塞尔是如何回应这三个问题的。本论文由导言、五章系统性论述和结语组成。在导言部分,论文分析了以下三个问题:首先,介绍了胡塞尔现象学思想全景及意向性理论概貌。其次,考察了国内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点。最后,阐明了本论文的写作思路。在第一章,论文澄清了意向性理论的起源问题,并探讨了胡塞尔对意向性理论作出的改造。本章第一节主要阐述了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扩大化学理内涵方面触及到的意向性观点以及中世纪经院哲学在词源学上关联到的意向性观点,进而将这个时期触及到的意向性观点标识为“意向性理论发展前史”。第二节阐述了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意向性理论,指出了其中蕴含的“内在性”以及“指向性”的特征,进而将其界定为胡塞尔现象学意向性理论的直接起源。第三节指出了胡塞尔在各个时期对布伦塔诺意向性理论所作出的批判改造。在第二章,论文考察了胡塞尔在描述现象学阶段的著作《逻辑研究》中的指向意向性理论,分析了胡塞尔对“意识为什么是关于某物的”的回应以及对“意识如何关于某物”这个问题的第一个维度的回应。本章第一节阐述了现象学意向性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二节考察了《第五逻辑研究》中的“意向行为”、“意向内容”以及“意向本质的奠基与变更问题”等内容,指出了意识的“指向性”特征。第三节考察了《第六逻辑研究》中的“充实”、“代现”、“范畴直观”、“思维规律”等内容,指出了行为通过赋义而指向对象。在第三章,论文考察了纯粹现象学中的构造意向性理论,分析了胡塞尔对“意识如何关于某物”这个问题的第二个维度的回应。本章第一节考察了现象学还原中的“悬搁”、“主观性还原”、“先验性还原”等内容,将意向性与主体性、构造性关联了起来。第二节考察了意识的实项因素中的“质素”、“意向作用”等内容。第三节分析了“意向相关项的争论”,考察了意向相关项中的“谓词意义”、“论题特征”、“可规定的X”等内容。这两节内容表明了意识通过意向作用构造出对象。第四节分析了构造意向性与先验观念论的关系,指出了意向性的构造性特征在弥补传统认识论二元分裂中的重要作用。在第四章,论文考察了发生现象学中的意向性问题,分析了胡塞尔对意识关于某物的合法性前提的讨论。本章第一节考察了内时间意识中的“原印象”、“滞留”、“前摄”等内容,指出了时间意识在形式方面确保了意向性的生成。第二节考察了联想原则中的“原联想”、“再造性联想”、“期待”等内容,阐明了在无自我参与下的意向性的被动生成。第三节考察了“期思”理论中的“期思性直观”、“解释性期思”、“关系性期思”等内容,阐明了在有自我参与下的意向性如何主动生成。第四节考察了“他人”中的意向性理论。在第五章,论文探索了胡塞尔意向性理论在欧洲哲学史上的理论效应。本章第一节指出了海德格尔在胡塞尔的意识意向性的影响下将之发展为生存意向性。第二节指出了萨特在胡塞尔主观内在的意向性的影响下将之发展为超越性的内在性。第三节指出了梅洛—庞蒂如何将意向性与身体知觉相结合,进而发展出身体意向性。在结语部分,论文首先对各章所讨论的主要观点作出了回顾与总结,在此基础上简要指出了本论文的创新观点。其次总结性地概括了意向性在西方哲学思想史上的嬗变脉络与发展趋向。最后对本论文遗留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作出了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