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EDI-OCT测量青少年近视人群黄斑中心凹及距中心凹3000um内鼻侧、颞侧脉络膜厚度,收集年龄、性别、屈光度、眼轴、眼压、身高、行为习惯等数据,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特点及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儿童眼科的近视患者。本研究纳入222名平均年龄10.74±2.42岁(6岁~16岁)之间具有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儿童。测量所有参与者的身高,填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父母近视情况、读写习惯、书写习惯、电子屏幕使用习惯、课外兴趣活动、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等信息,测量身高、视力、眼压、眼轴、裂隙灯检查,散瞳验光后进行EDI-OCT检查。手动测量黄斑中心凹下及距黄斑中心凹500um、1000um、1500um、2000um、2500um、3000um鼻侧及颞侧共13个点的脉络膜厚度。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研究对象不同性别、不用年龄、不同屈光度分组脉络膜厚度的差异,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寻找与脉络膜厚度相关性较高的因素,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当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对象均为近视患者,屈光度-0.25~-7.5D,平均(-2.33±1.42)D,眼轴22.25~27.27mm,平均(24.51±0.95)mm,眼压10~24mm Hg,平均(15.61±2.55)mm Hg,身高1.24~1.82m,平均(1.48±0.142)m。无论男女,黄斑中心凹颞侧3000um处脉络膜最厚,均值为407.93um,从颞侧到鼻侧逐渐变薄。近视危险因素总分与屈光度绝对值呈正相关,总分越高,近视度数越深,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眼轴和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与近视危险因素评分并无明显线性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与眼轴负相关,与身高正相关,控制其它条件下,男性黄斑中心凹脉络膜较女性厚,暂不能说脉络膜厚度与年龄、眼压相关。结论:1.青少年近视人群黄斑中心凹颞侧脉络膜最厚,从颞侧到鼻侧逐渐变薄;2.青少年近视人群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与眼轴负相关,与身高正相关,临床中需更加关注近视儿童眼轴变化。控制其它因素时,男性黄斑中心凹脉络膜较女性厚,暂不能说脉络膜厚度与年龄、屈光度及眼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