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PC梁桥下挠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l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大跨PC梁桥在运营过中出现梁体开裂和跨中持续下挠这两大病害。本文以红岩溪特大桥为依托工程,提出在施工阶段施加临时体外束的新技术,以及推迟部分顶板束至成桥后张拉的新流程,来降低成桥后跨中下挠,并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对结构受力、变形及预应力的影响;最后,本文分析了成桥后根部应力以及剪切变形对结构变形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混凝土徐变是造成梁体下挠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出在悬臂阶段张拉临时体外束来加快徐变发展,从而减少桥梁运营后由徐变产生的下挠。本文考虑4种临时束方案,方案1~3只布置底板临时束,数量依次递增,方案a为方案1的对照方案,同时布置等量顶、底板临时束。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当仅增加施工阶段底板压应力时,成桥后结构由徐变引起的下挠减少,其中方案3成桥后20年跨中下挠可减少36.96%;此外,拆除临时束使主跨跨中底板压应力增加,提高了跨中截面的抗裂性能;最后通过实测与有限元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2)基于红岩溪大桥纵向预应力体系,提出将4对顶板束推迟至成桥后张拉的新流程,一方面使成桥前底板应力增加、顶板应力减小,使成桥后由徐变产生的下挠减小,另一方面补张顶板推迟束时使跨中梁段产生上拱,这两点使成桥后跨中下挠大幅减小;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新张拉流程使成桥后20年跨中下挠较原设计减小66.06%,同时顶板推迟束补张时的上拱作用使跨中底板压应力较原设计增大1.1MPa,有效提高了跨中截面抗裂性能;(3)成桥时支点上缘应力越大、下缘越小时,后期跨中下缘应力减少越小,跨中截面抗裂性能越好,同时成桥后的跨中下挠越小;以红岩溪大桥为算例,弹性变形下考虑剪切变形时成桥主跨最大累计竖向位移比不考虑剪切变形时大9.05%,可见不考虑剪切变形会使梁体的施工预拱度偏小;当考虑剪切徐变时,成桥后跨中下挠增加明显,若以学者关于剪切徐变系数的试验结果来计算,即剪切徐变系数达到轴向力徐变系数的3倍时,成桥后20年跨中下挠提高21.97%,已远远大于5%,因此在下挠计算中应对剪切变形引起足够重视。
其他文献
采用碱提酸沉法,进行低温脱脂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一次碱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为10:1,碱提pH值为9.0,碱提温度为50℃,碱提时间
黑河海关是我国最北部的一个海关,始建于1909年。清末民初,黑河海关经历了洋人帮办、日伪强占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四次开关、三次闭关及四次易名的不寻常历程。瑷珲(黑河)海关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从事一切生产活动的保障。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
提出一种基于反馈过程神经元网络的安全模型PNNSM,对移动终端在复杂移动环境下的行为实施安全控制。该模型通过策略函数化实现策略和决策的简化,通过反馈过程神经元网络和孤立
文章以常州工学院为例,分析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公选课教学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目的:分析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特征影像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结果:所有肿块均边界清楚,其中3例呈铸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城镇化速度的放缓,对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保护重点与保护对象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古镇作为文化遗产延续的物质载体,蕴含着特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实现基于Internet技术、面向对象技术、数据库技术并且考虑电力市场需求的一体化技术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本文讨论了在电力市场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