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择业行为和工作动机等,甚至决定了职业的忠诚度。探究目前刚刚步入或者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现状,不仅有助于企业基于对个体的需求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企业期望的员工;同时,也有助于高校有目的性地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本研究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工作价值观比较分析。结合对以往文献的研究与分析,以Super(1953)的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理论以及工作适应理论为基础,.本研究主要借鉴Manhardt(1972)的工作价值观量表、Rounds(1981)的明尼苏达重要性问卷.Ronen(1994)的需求分类问卷、Super(1970)工作价值观调查问卷—修订版以及中国学者金盛华(2005)的大学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和手段行职业价值观量表等,在这五个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大学生的现状,编制了大学生工作价值观问卷。并且,加入了王孟成基于中国大五人格问卷选取的部分条目中的责任心和经验开放性两个维度,以及Berkowitz & Lutterman(1968)的社会责任方面问卷,从而补充该研究的调查。通过研究结果发现,延边大学、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不同学校间的不同专业之间的权力、职业晋升、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领导、同事关系、认可、成就感、自主权、贡献大众、贡献社会、贡献国家存在显著差异,但来自不同地区学生内在工作价值观仅在工作稳定性、道德、贡献国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校学生对权力、社会地位的声望、创造性和工作的挑战性不太积极,并且贡献意识不强,但责任感较强,并且对于工作稳定性、领导、同事关系、他人认可,与人的承诺都比较重视。因此,本研究建议学校要进行学生的工作价值观的引导,并且企业要建立和谐的人际氛围,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