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瓜白粉病是大棚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但目前缺少对其防治优良的药剂,而且药剂剂型大多以乳油和可湿性粉剂为主,对黄瓜品质和环境均有不良影响。本研究通过筛选获得了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高效药剂,并将其加工成环境友好剂型来满足当前防治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需要。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了接种黄瓜子叶测定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菌毒力的简便方法。比较了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涂抹法和喷雾法接种黄瓜幼苗子叶的优劣,结果表明涂抹法发病率高,均匀度更好;测定了接菌后不同时间施药白粉病菌对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接种后96h施药较为敏感,测得的EC50较小。最后确定方法为:接种时分生孢子悬浮液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来分散悬浮,孢子浓度为15×1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30~40个,接种后96h施药,发病后直接利用病斑个数来计算毒力测定结果。该方法可用于黄瓜白粉病菌抗药性监测和杀菌剂毒力测定。 2.通过溶剂、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和配伍,确定了5%己唑醇微乳剂的配方,其中溶剂为环己酮与二甲基甲酰胺混用,质量比3:1,用量为20%,表面活性剂使用非离子型1602#、EL—10和阴离子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质量比2:2:1复配,用量为20%,其余为水。测定了不同硬度水质对制剂低温贮存和高温贮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各项质量指标均合格,表明该配方对水质适应性强。 3.研究了微乳剂各个组分对制剂低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稳定的时间与溶剂的用量成正比,同时溶剂的亲水性强,低温稳定时间短,亲油性强,低温稳定的时间长;低温稳定的时间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成正比,同时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HLB值有密切关系,相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HLB值越低,制剂的低温稳定性越好;添加醇类可以改变制剂的低温稳定性,碳链小于5的醇,降低制剂的低温稳定性,碳链大于5的醇增加制剂的低温稳定性;添加无机盐类会破坏制剂的低温稳定性。 4.研究了农药微乳剂各个组分对于微乳剂透明温度范围的影响,结果发现,微乳剂各个组分对透明温度范围均有影响。溶剂对透明温度范围的影响与其对原药的溶解性能和自身极性有关,溶解度增大,透明温度范围变宽,极性强使得透明温度范围向高温区移动;亲水性强的表面活性剂配制的微乳剂在高温区有较宽的透明温度范围,亲油性较强的表面活性剂配制的微乳剂在低温区有较宽的透明温度范围;碳链小于4的醇加入后,可使微乳剂透明温度范围向高温区移动,透明温度范围变宽,碳链大于4的醇加入后,使得微乳剂透明温度范围向低温区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