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在激烈内部管理、外部竞争压力作用下,内部控制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公司扩张的同时,组织规模越来越复杂,公司不注重内部控制活动,而是一味强调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性,容易导致财务状况恶化。所以,上市公司运营和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进入二十世纪后,由于公司对内部控制关注度不高,导致大量内部控制缺陷事故形成,如安然造假事件、中航油新加坡事件,再到我国最近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红宝丽假票据门,深圳能源被诈骗案。从2012年起,我国对上市公司开始实施全面内控审计,公司需要提交一份合格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才能有效地通过内控审计。内部控制缺陷作为反映公司内控状态的相关信息,其可以将公司开展内部控制活动的相关状态充分体现出来,包括公司治理效率。如果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判断受到一定影响,则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不仅如此,从相关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很容易对公司风险防范能力产生相应影响。所以,需要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研究,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行为、增加内控缺陷信息的实用性。本论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文献研究作为理论基石,以归纳法为手段,收集和梳理了相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问题。首先,对文献资料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念。《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正式出台后,结合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相关研究,开展相关信息披露活动,并对内部控制控制规范活动进行有效引导,为开展论题研究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其次,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象,存在以下问题:内部控制缺陷性划分不明确;自主披露意识严重不足;内部控制体系严重缺乏完善性。有针对性提出相应对策:设立全面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强化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体系,重建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公司文化建设等。最后,以A公司案例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定性标准不全;定量标准宽泛;披露内容不清晰,并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