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2BP2、HMGA2、MMP2在侵入性胎盘疾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侵入性胎盘疾病又称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是导致妊娠女性产后出血、休克、子宫切除甚至死亡等产科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随着剖宫产、人工流产以及子宫肌瘤剔除等宫腔操作手术的增加,全球范围内PAS发病率持续升高,从40年前的1/30000上升到1/300。PAS对孕产妇危害巨大,且发病隐弊,可能在孕晚期近足月甚至分娩时才被发现,临床处理被动棘手,给产科医生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研究PAS的发病机制,对疾病进行早期预测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滋养细胞在侵袭迁移能力的获得上具有与肿瘤细胞一致的分子机制,即均发生典型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但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滋养细胞的侵袭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研究发现,侵入性胎盘组织中滋养细胞不受时空方面的限制,过度侵入子宫肌层,促进PAS发生发展。因此认为PAS中胎盘滋养细胞与肿瘤细胞在侵袭方面具有相似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 RNA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 m RNA-binding protein 2,IGF2BP2)、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mobility group AT-hook 2,HMGA2)在EMT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参与EMT调控,促进胚胎发育以及肿瘤侵袭转移。因此,推测IGF2BP2、HMGA2可能通过触发滋养细胞EMT,参与侵入性胎盘的形成。然而,IGF2BP2、HMGA2在侵入性胎盘组织的表达情况以及作用未见报道。除了滋养细胞侵袭性过强,蜕膜缺失也是PAS发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是子宫内膜和基底膜降解的关键酶,可能通过其水解作用导致蜕膜组织继发性缺失或发育不全,增强滋养细胞的侵袭。本研究以此为基础通过检测胎盘组织中IGF2BP2、HMGA2以及MMP2的表达水平,探讨以上三因子与PAS发生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围保并分娩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选择35例分娩后诊断为PAS患者的胎盘组织作为侵入性胎盘组。诊断标准:根据2018年FIGO胎盘植入性疾病指南中制定的关于粘连性胎盘和植入性胎盘的诊断标准,经过医师术中临床诊断以及术后病理证实为侵入性胎盘。选择40例正常妊娠且孕龄相匹配产妇的胎盘组织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均排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期并发症以及肿瘤、免疫类等内外科合并症。侵入性胎盘组收取发生粘连或植入部分的胎盘组织,对照组收取脐带对应母体面周围5cm内任意象限的胎盘组织,所有胎盘组织均30分钟内放入液氮冷冻保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胎盘组织中IGF2BP2、HMGA2、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IGF2BP2、HMGA2、MMP2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1.胎盘组织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对比:侵入性胎盘组IGF2BP2蛋白、HMGA2蛋白、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侵入性胎盘组上述相关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5(1.10,1.23)、(0.97±0.09)、0.95(0.92,1.00);对照组上述相关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66(0.59,0.73)、(0.69±0.07)、0.43(0.38,0.46)。2.胎盘组织相关m RNA表达水平对比:侵入性胎盘组IGF2BP2 m RNA、HMGA2 m RNA、MMP2 m 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侵入性胎盘组上述相关m RNA表达量分别为(1.64±0.27)、1.56(1.41,1.66)、1.66(1.61,1.70);对照组上述相关m RNA表达量分别为(1.01±0.12)、1.01(0.94,1.08)、1.00(0.94,1.06)。3.侵入性胎盘组织中相关蛋白和相关m RNA之间的关系:IGF2BP2与HMGA2的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IGF2BP2、HMGA2与MMP2的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1.侵入性胎盘组织中IGF2BP2、HMGA2、MMP2的蛋白和m RNA呈高表达,可能与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发生相关。2.侵入性胎盘组织中IGF2BP2与HMGA2的蛋白和m RNA表达均呈正相关,两因子可能在胎盘植入性疾病中发挥了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与I型EC相比,Ⅱ型EC恶性程度更高、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Ⅱ型EC病理类型较多,不同亚型之间在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尚不明确,其最佳治疗方案尚未确定。本研究比较Ⅱ型EC与Ⅰ型EC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面的差异,分析影响Ⅱ型E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学位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肺癌起病隐匿,早期阶段无明显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尽管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中晚期肺癌患者整体预后不佳,特别是晚期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因此,寻找一种或多种能够为早期肺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的生物标志物已经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一个难点和热点问题。本
学位
研究背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基因、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复杂疾病。近10年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增长迅速,肺癌人群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0倍,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6倍。其危害不仅限于延长住
学位
目的探讨影响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uper-mini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SMP)结石清除率(the stone-free rate,SFR)的术前因素,建立预测SMP术后结石残留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从而指导SMP方案的选择,及对SMP术后SFR进行初步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SMP治疗的257例上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癌的主要病因,并可引起多种胃肠外疾病[1-9],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50%,但不同地区因经济、卫生条件等因素,Hp感染率差异较大[10,11,12]。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Hp感染也随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早在1990年,Drumm等[13]的研究中首次揭示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
学位
背景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超过椎管矢状径一半以上,本病损伤大,若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将会发生不可逆转性神经压迫受损。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手术方法为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对机体造成较大的创伤,术后可能会加快相邻节段退变且可能使患者腰背部发生持续性疼痛。因此,需要探讨新的治疗模式以减轻巨大型腰椎盘突出患者的疼痛。椎间孔镜技术因具有微创、对脊柱影响少、术后恢复快、住
学位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全球发病率为8.1/100000,死亡率为1.8/100000。全球约40.1%的新发病例和42.1%的死亡病例出现在亚洲。子宫内膜癌的诊治已经进入到分子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到表观遗传对肿瘤的影响。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甲基化是一种可调节的、丰度高的RNA表观遗传修饰。m6A修饰
学位
背景与目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para-aortic lymphadenectomy,PALN)是妇科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分期手术和减瘤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余年来,随着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比率的增加,乳糜漏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相关文献报道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乳糜漏的发生率为0.17%~11%不等。若术后乳糜漏未能得到积极有效诊治,将会导致持续丢失淋巴液、蛋白等营养物质可引起机体代谢失衡
学位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列第三位,也是导致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二常见原因。近些年来,结直肠癌的罹患率逐渐升高,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身心健康。目前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系统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但对于肿瘤TNM分期相同的癌症患者,采用同一种治疗方案,临床结局却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性。目前迫切研究新的的生物标志物对其结
学位
背景及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发生于血管内膜及内膜下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脂质沉积、斑块形成以及内膜增厚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主要原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为一种高度促炎分子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炎症因子,促进细胞黏附,造成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