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南乡村园林景观特征形成途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_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江南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辉煌的成就,文人追求山水田园之乐的园林营造在这个时期也随之达到极盛。《园冶》相地篇中乡村园林有着不同于其他园林的景观特征。本研究通过明代县志、地方志和园记园册等相关文献的系统收集整理,并参考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空间形态等,以期明晰乡村园林的形成基质,探究其在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于其他类型园林的特质。最后遴选明代相关图册进行重点分析,总结图册中所体现的乡村园林景观特征。第一是对江南乡村园林形成基质的探析。分别从影响江南乡村园林形成发展的庄园经济、隐逸思想、圩田水系环境三个重要层面出发,详细阐述在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下乡村园林的形成逻辑。并重点分析明代江南乡村园林的形成分布及分类概况。第二是结合园记、园诗、园册、地方志和其他相关古籍文献的详细分析,将遴选出的代表性案例《南溪草堂图》、《南村别墅图》以及《东庄图》进行剖析。梳理出在当时社会经济、社会思想、地理环境因素的背景下明代不同时期的江南乡村园林图册所呈现的园林景观特征。其中,尤其是要重点分析具有乡村园林风格特征的城市地园林东庄,厘清乡村园林与乡村园林风格园林的本质异同点。第三是基于对案例图册的背景分析,从园林造景要素与乡村景观融合的角度来解读图册中明代江南乡村园林景观特征:一是乡村环境对园林元素的接纳与改造,二是园林元素对乡村环境的优化与提升。最后,通过对明代三个不同时期的园林图册进行研究,总结出明代江南乡村园林的景观特征,并对具有一致乡村园林景观特征的乡村园林以及乡村园林风格园林进行辨析,进一步深化对乡村园林的理解。本课题的研究填补了这一块领域的研究空白,希望能对今后研究明代江南乡村园林乃至其它地域性园林的学者有所启示。
其他文献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具有工质清洁,循环效率高,能量密度大,设备体积小等优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由于循环工质跨越临界点时存在相变潜热现象,故该系统的电机-涡轮-共轴转子以及密封系统也面临一系列复杂问题。布雷顿循环的透平、压缩机的微尺度干气密封中,S-CO_2干气密封因其自身物化性质的优越性而被作为密封首选。但由于S-CO_2的物性参数在临界点附近呈高度非线性,这大大增加了S-CO_2干气密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由外源性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 TGF-β1)诱导的Apo E-/-小鼠脾脏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egs)与小鼠系统性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探讨小鼠外周Tregs对颈动
污水处理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剩余污泥的产生。一方面,剩余污泥中的各种有毒有害残留物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合适的处理。另一方面,其富含有机质,因此
分析城市道路汽车碰撞护栏事故发现,汽车与隔离护栏碰撞后,护栏横梁容易形成开口薄壁长管结构损伤车体,甚至侵入车内对乘员造成伤害。被研究较多的是护栏上横梁穿透车前挡风
本论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R-4(从日本处理有机废弃物中分离筛选)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法对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R-4培养液
在火电厂里,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气力输灰系统通常能耗较多。我国火电的气力输灰系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的就是整个控制运行过程当中,仅满足输灰的功能,而对节能的要求却
蟹壳附加值较低,长期以来被视为废弃物随意抛弃,由此造成生物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沿海地区的环境污染。废弃蟹壳资源化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唯一出路。本研究以废弃蟹壳为吸附剂,通
为了提高镁合金微弧氧化单次处理的表面积,加快技术的推广与转化,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进一步的开发。而在实验中发现:由于工业生产中工件的表面积远大于科研用的小试样,二者的
甲苯作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常见的一类污染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如何有效降低甲苯浓度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研究发现,直接燃烧去除甲苯所需的温度较高,且二
细菌纤维素(BC)作为一种自然界含量丰富,对环境友好的天然纳米纤维材料,已经引起了各领域学者的关注。BC是通过细菌分解D-葡萄糖产生的一系列连续宽度为50-80nm、厚度为3-8nm的